日本本月迎來福島核災四周年。常言道,有危自有機,有人認為日本政府將救災重任交給東電所託非人,核災難望斷尾;有人則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因救災應運而生之各種新科技,或打開日本核能技術出口復興之門。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東日本發生大地震,地震引發的海嘯淹浸福島第一核電站,四個反應堆受停電事故影響,冷卻系統相繼失靈,四個受損反應堆中,三個出現堆芯熔化,一個因氫氣爆炸受損。

阻止核反應堆全面熔化,關鍵在於降溫。負責搶救的東電用水給肇事機組降溫,受輻射物污染的冷卻水經千瘡百孔的廠房流向地下水層,繼而進入大海。東電為阻止輻射物流入大海,從機房底部和附近水井抽走核污水,在核電站一帶搭建逾千個大型水缸,累計儲起數以十萬噸計核污水。可容納戶外儲水池的空地買少見少,東電找不到地方興建儲水池,會否將之排出大海?

東電為求治本,構思將一排排冷凍管插入土地深處,築起地下冰牆圍住核電站,防止核污水流入大海。福島第一核電站二號反應堆底部,原來與一條滿布管線的地下隧道相連,該條可通往大海的隧道現注滿核污水。東電建地下冰牆前,得先將該反應堆與隧道接合位置內藏之核污水冷凍成冰,堵塞冰牆結構性「洩水位」。估計停留在隧道之核污水介乎五千至六千噸,東電用盡辦法只能將該位置九成核污水冷凍成冰,切斷水流工程半天吊,竣工日期一再推遲。按下葫蘆浮起瓢,築地下冰牆或改變地下水流向,一旦出現地陷,更難阻止核污水外洩。

生態巨災天天發生

東電已將四號機組儲水池的所有舊核燃料棒移走,送往安全地點,前後花了四年時間。最關鍵和棘手的部分,即把出現堆芯熔化之反應堆廢棄,最快要五年後才動工,需時多久無從估計。日本各大核工業巨擘積極研發機械化廢爐技術,並在日本政府協助下,匯集全球頂尖人士的意見不斷尋求突破,奈何突破技術瓶頸欲速不達,核污物進入大自然的生態巨災天天發生。

美國核監管委員會前主席克萊因曾形容,東電解除核污水外洩危機之進度,好比「前行四步後退兩步」。日本政府着專門營運核電站的東電以新手姿態孭起救災重擔,此一決定會否是福島核災無從斷尾癥結之一,值得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