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兩會後加碼反腐,福建省副省長徐鋼和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戴海波等相繼被調查。十八大後「反腐地圖」,僅餘北京、上海、吉林、西藏、寧夏尚沒有省部級官員被查處。

兩會前後反腐有三個特點,一是對領導人曾工作過的地方有腐必反。上述兩事例體現了這點,閩滬都是現屆領導人曾主政的地方,尤其是福建,時間還不短。福建是個比較特殊的省份,從徐鋼的簡歷看,稱得上是個「老福建」。但現在這個「護身符」也沒能保得住他。其實,領導人對此曾有明確表態,反腐巡視不能看人看地方下「菜碟」,對領導同志工作過的地方,不能投鼠忌器,要全部掃描。

二是對有能力的幹部有腐必反。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雲南省委副書記仇和。仇和出事,引起內地輿論的廣泛爭議,原因在於,仇和被認為是有能力的幹部。仇和的改革精神、執行能力在內地官場中基本得到認可,儘管其改革手段有很大爭議,但總的來說,這種幹部在當局還比較稀少。因為每個人都有缺點,不是這種缺點就會是那種缺點,這也是仇和一路高升的原因,表明他得到當局重用。有缺點並非壞事,但如果這種缺點是貪腐,或者和貪腐有關,就是壞事,仇和被查,說明執政黨在能力和反腐這兩種價值選擇上,傾向後者,也就是決不容忍有腐敗污點的幹部在黨內存在。

利益集團 阻礙改革

三是對於國企,有腐必反。反腐不僅針對官場,也針對國企。儘管迄今的反腐主要是在官場展開,但並不表明國企就是遺忘的角落,只是反腐之火尚未燒到國企而已。最近一段時間,陸續處理了一批國企蛀蟲。兩會後被擒的四虎中,就有兩位來自國企——中石油總經理和一汽董事長。國企的腐敗其實比官場更嚴重更普遍,但國企由於是企業,可以把腐敗納入企業成本,因而過去受到的查處相對較少。但今年中紀委把反腐重點瞄向國企,估計今後會有更多的國企老虎被揪出來。

上述反腐的三個特點,表明中紀委在反腐的領域又大大地深入了一步。不管是官場還是國企,也不管是領導人曾經工作生活過的地方,只要有腐敗發生,無論哪種類型腐敗,都將受到嚴厲查處。

在此特別一提的是國企腐敗。鑑於國企治理結構的特殊性,其高管人員行為更少受到監督,權力任性不亞於官場,故其除了具有一般腐敗的危害外,國企腐敗還容易形成特殊利益集團,從實際來看,內地國企多成為內部人控制的企業,這些內部人就是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利益集團,他們阻礙改革,侵吞國家資源,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所以國企反腐還具有反利益集團特性,有利於推進中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