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博物館早前遭受恐襲,該國作為「阿拉伯之春」唯一開花結果之地,與埃及、敍利亞和利比亞等失敗個案一樣,逃不過回教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魔爪,中東民主發展更難樂觀。突國保安與經濟同時亮起紅燈,該國回教和世俗兩派面對危難,究竟會團結一致抑或狗咬狗骨?

遭受恐襲的巴杜博物館位處首都突尼斯,距離國會不遠,全球各地遊客慕名而來,遇害旅客大部分乘坐郵輪前來。事發後,至少兩間郵輪觀光團營運商取消突尼斯分站。前日,IS在網上發表錄音講話,就博物館恐襲承認責任,警告恐襲陸續有來。突尼斯官方證實,兩名被擊斃槍手去年底非法出境,前往利比亞接受槍械訓練。

突尼斯裔IS利比亞分支指揮官魯伊西,上周六在利比亞蘇爾特被殺。有傳媒揣測,IS派人襲擊博物館為魯伊西報復。突尼斯政府拒向恐怖勢力低頭,計劃下周重開博物館,突國軍隊奉召進駐各大城市加強保安,警方以防範恐襲為由,前日將國營電台大樓包圍。

以往,突國境內發生的恐襲主要針對保安部隊,鮮有平民和旅客遇襲。有突國報章發表社論,埋怨執政當局採取鴕鳥政策,對IS活躍境內置若罔聞,種下禍根。估計,介乎二千至三千突尼斯人出國參與聖戰,數百人已返國。

去年底,回教政黨「伊斯蘭復興運動」承認選舉落敗,世俗政黨「突尼斯召喚」取而代之上台執政,是獨裁統治者本.阿里倒台後,突國首次和平政權交接。「伊斯蘭復興運動」掌政時,每當國內發生襲擊事件,各方往往將矛頭指向該黨,指摘它未有盡力約束回教極端分子。

博物館恐襲發生後,以獨立人士身份出任總理的埃西德稱,國安系統存漏洞,矢言強化軍方與國安機關之互動。埃西德似乎擔心,世俗回教兩派為事件互數對方不是。

突國失業率高企,青年看不到前景,IS不難乘虛而入,大舉招攬新血。振興經濟無捷徑可走,加上IS無孔不入,突國執政者為穩住局面,擴權反恐勢難免。問題是,此舉未必收到效果,倘突國再遭受恐襲、保安局勢持續惡化,下野的回教陣營料不會跟世俗派政府客氣,甚至批評對手藉口反恐擁權自重。回教世俗兩派竭力掩蓋之爭鬥浮面,突國肯定亂上加亂,屆時IS定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