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雖處戰爭狀態,但安全程度在全球卻名列前茅,吸引世界各地觀光客到訪,這次發生駐韓美國大使遇襲險死,可說大敲警鐘。

上世紀朝鮮半島爆發戰爭,一打將近三年,兩韓在一九五三年終於簽署停戰協定,但技術而言仍未結束戰爭,儘管南韓面對軍事威脅,全國也做好備戰包括強制男子服兵役,不過社會安全而有秩序,與安享太平的國家並無差異,只是二○一○年南韓軍艦天安號爆炸沉沒和延坪島遭北韓炮轟,才提醒人們頭上仍懸「戰爭」這把刀,硝煙隨時重燃。

韓人秉承中國儒家傳統講究禮節,日常生活有敬老尊長之風,但民族性似乎偏向剛烈,幾乎席捲亞洲、風行到大西洋彼岸的韓劇,其中無論男女,總是一言不合大叫大喊推推撞撞,南韓示威者更充分演繹何謂「暴烈」,衝擊警察和自焚抗議的事件歷年不絕,特別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反對獨裁爭取民主運動,學生與警察往往大打出手,當年還叫漢城的首都煙霧瀰漫恍如戰場。

南韓示威者「聲名遠播」,以致二○○五年韓農前來香港替世貿會議「贈興」時,香港警方如臨大敵。

南韓公開場合針對政治人物的襲擊,亦不是沒有,現任總統朴槿惠的父母一九七四年在首都國家劇院曾經遇襲,當年是總統的父親朴正熙逃過一劫,母親不幸遇難。朴槿惠二○○六年以大國家黨黨魁身份替該黨首爾市市長候選人吳世勳助選時,也碰到類似駐韓美國大使李柏特遭遇的刀襲,被暴徒割傷臉部,她當時臨危不亂,展示大將之風,成為後來競選總統的很大本錢。

南韓在保護外國使節上卻堪稱「完美」,在李柏特遇襲前,最哄動的只有日本駐韓大使被擲石,襲擊者也是今次肇事的金基宗。有前科者得以進入外國使節出席的場合,南韓安全措施受質疑,當局飽受壓力。

美國大使成襲擊對象,行兇者到底是否受到指使不得而知,金基宗當時高叫反美口號,如果他是要引起關注以妨礙韓美關係,那就弄巧反拙了,李柏特浴血,南韓人充滿同情和愧疚,要求兩國加強關係之聲愈形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