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前副總理、普京的尖銳批評者涅莫佐夫被槍殺,使俄羅斯政壇風雲再起。簡單來說,誰是事件的最大受益者,誰就是幹掉涅莫佐夫的兇手,這是大多數刑事或政治案件的最普遍邏輯。

涅莫佐夫既是普京鐵桿批評者,又是西方重點支持與培養的俄羅斯自由派領袖,還是逢普必反的領軍人物,但凡普京所有的決策,涅莫佐夫都認為是錯的。在原訂於三月一日舉行的反普京示威遊行中,涅莫佐夫會出示俄軍介入烏克蘭內戰的證據,但他最終倒在遊行之前。

表面上,涅莫佐夫之死對普京受益最大,畢竟他是普京的眼中釘,殺了他可減少「噪音」,正因為此,西方輿論一邊倒地認定普京是今次暗殺的主謀。問題是,普京為何選擇西方對俄全面制裁這個敏感時機暗殺,給自己添煩添亂呢?涅莫佐夫之死不但會引起俄羅斯國內反對派的批評,還會再次引發美國對俄羅斯的打壓,由烏克蘭危機引起的俄羅斯與歐美之間的對峙,有可能被引入俄國境內,外交博弈變成內政紛爭。從某種意義上說,普京是這宗暗殺案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以普京的力量,完全可通過其他方式讓涅莫佐夫消失或閉嘴,比如搞個貪污、洩密、勾結西方勢力、尋釁滋事等罪名。對此,普京已幹過許多次,早就輕車熟路,完全沒必要搞得這麼血腥,惹上一身嫌疑。事實上,暗殺涅莫佐夫的最大受益者,應是涅莫佐夫的「戰友」,包括其支持者,也可能包括烏克蘭、美國以至英國。他們透過犧牲涅莫佐夫而嫁禍於普京,激發反普京陣營的激烈情緒,或者借機搶奪涅莫佐夫在其本黨內的黨首位置。這種苦情戲,在世界各國政治和黑幫內鬥中都屢見不鮮,政治就是這麼骯髒。

激發矛盾 渾水摸魚

這一幕在去年春天的烏克蘭顏色革命中已經演示過一次。當時,烏克蘭自由派在基輔與政府的警察對峙多個月,就在形勢漸趨膠着之際,突然有狙擊手向自由派猛烈開火,造成多人死傷,國際輿論一片嘩然;同時,狙擊手亦槍擊政府軍警,軍警誤以為自由派支持者開槍,進而憤起反擊。結果一片混戰之後,亞努科維奇政府就垮台了。早前有媒體揭發,這批狙擊手是美國中情局從東歐聘請的僱傭兵,目的就是激發矛盾,從中渾水摸魚。而今這一幕似乎又在莫斯科街頭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