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在《查理周刊》和猶太超市被血洗後,加強防範恐怖襲擊,首都巴黎部署逾萬軍警保護著名地標、傳媒機構和猶太教堂等,先發制人禁止公民前往中東,以免這些嫌疑激進分子參加聖戰,在返國後構成更大安全隱患。法國反恐草木皆兵,或許有利防範襲擊,卻引發危害公民權利的爭論,人與人、族群之間更矛盾四起。

法國去年十一月通過的反恐法例首次應用,當局向六名年齡由二十三至二十八歲的公民發出旅遊禁令,懷疑這批有男有女的年輕人,前往敍利亞加入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內政部長卡澤納夫指出,如果法國公民前往敍利亞和伊拉克參與戰鬥,在重返本土後發動大規模恐襲的機率便會大增。自伊斯蘭國崛起後,西方多國都推出類似禁止國民前往中東的法例,法國這次沒收六人的護照和身份證,禁其出國半年,英國禁制期限更長,達到兩年。

西方號稱自由世界,這類公民未曾犯罪先被懲罰的法例,備受人權組織批評,恐襲陰霾密布,無辜者鮮血四濺,似乎不到各國不用嚴刑峻法,但這也等於遭到恐怖分子另類脅迫,從法英到丹麥和澳洲等國都被牽着鼻子走,被迫推出有違自由原則牴觸公民權利的法例。法國有機制確保新反恐法不被濫用,現時被禁前往中東的六人,還有即將面臨同樣待遇的四十人,都可向法庭提出上訴,禁令有望被推翻。

年輕激進分子投向極端組織懷抱,令西方多國大為頭痛,歐洲反恐人員估計,自二○一四年初起,歐洲有超過三千名公民前往敍利亞和伊拉克,佔當地外國聖戰士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中來自法國的有數百人。法國當局透露,目前約有四百名公民在中東參與聖戰,同時有三百多名經過戰火洗禮者已經返國,另外估計有一千四百人已受極端組織招納。針對極端組織的網絡滲透,卡澤納夫正與多間互聯網巨擘磋商如何堵截,但這難免又危及公民權利和資訊自由。

其實,法英多國對公民的旅遊禁令,只是治標不治本,甚至連治標也稱不上,英國三名被指前往敍伊的少女逃之夭夭,反映漏洞處處,家人和學校都沒察覺三人有何異樣,防範可說無從做起,法國六人被截,其中有人的親友透過新設熱線向當局舉報,這或牽扯出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在恐襲陰霾下,人們已生活在互相猜忌和監察之中。族群之間的疑懼更甚,法國回教徒和猶太人爆發罵戰,雙方關係前所未見地緊張,正好說明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