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習近平將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比能源安全更優先,充分折射出糧食問題比外界想像的更嚴重。

中國是人口大國,吃飯問題歷來是執政者的頭等大事。中國人解決溫飽問題也就是這十幾年的事,但隨着中國經濟發展,大量耕地被佔用,地下水被濫採,水污染觸目驚心,神州大地變成殘山剩水,嚴重破壞糧食生產的基礎。

華北平原曾是中國小麥的主產地,但華北平原的地下水遭廣泛破壞,小麥產量連年下降。再以水稻主產地湖南湘江平原為例,由於湖南各地濫採有色金屬,大量有毒物質通過雨水、河流被沖刷到平原地帶,導致重金屬嚴重超標,原本優質的湖南大米不斷被抽檢出鉻超標,成為致癌食品。迫於無奈,今年中共頒布本年度「第一號文件」,突出主糧生產:中國主糧過去只有三種,現在將薯仔列入繼水稻、小麥和玉米之後的第四大主糧。

習近平曾強調要將飯碗端在自己的手裏,但其實飯碗早就端不穩了。中國每年進口大量糧食,單單大豆一年的進口量就超過九千多萬噸。假如其他國家發生災荒無法向中國出口糧食,十三億人的吃飯問題恐怕就成為巨大的政治問題。可以說,國際糧價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中國領導人膽顫心驚,也讓中國在外交方面極為被動。

今次烏克蘭危機,美國制裁俄羅斯,瞄準的就是俄羅斯的經濟支柱能源行業。美國與沙特聯手,不斷打壓油價,導致俄羅斯收入銳減,引發盧布持續貶值,令俄羅斯經濟險象環生。假如中美交惡,不排除美國在國際糧價上下其手,一方面拉抬糧食價格,一方面對華禁運,屆時中國人內無可吃之糧,外無糧可購,很可能就揭竿而起,陷入天下大亂,而美國則可以不戰而勝。

立足自我 拓展俄非

要緩解糧食安全隱憂,一定要立足於自我,在確保國內主糧生產的同時,應不斷派人到非洲等地開墾農地。非洲是最後的處女地,當地農業技術落後但土地肥沃,中國人到當地建立農場,生產糧食後可運回國內。另外,俄羅斯正大力開發遠東,中俄關係正處於蜜月期,中國不妨搭上順風船,為糧食安全生產再找一個低風險平台。中國雖已是大國,但國家特質極其脆弱,隨時可能被他國抓住軟肋,一擊就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