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繁簡之爭議論不斷,力推簡體的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周溯源,近日直指繁體字筆畫繁多、難記難寫,令人頭痛,稱國際社會漢語熱升溫,應進一步簡化漢字,讓中文瘦身健美,更易走向世界,發揮國家軟實力。有網民贊同化繁為簡,亦有人認為簡體字已失去象形文字意義,再簡化是糟蹋漢字,戲稱倒不如只用漢語拼音。

內地有關繁簡之爭的漫畫。(互聯網圖片)

周溯源稱,文字作為工具應簡單靈巧、實用好寫,惟漢字是世上最難學的文字之一,因字形結構複雜,如龜、鬱、籲等,繁複得令人生畏。他又指繁體字筆畫多,如豐字較簡體字丰多十四畫,書寫困難又費時,若每天書寫五百字,每字平均少寫十畫,以每秒寫兩畫計,一天可節省約四十二分鐘。

指書畫晝不如書画晝

周溯源續指,簡化漢字非割裂傳統文化,而是瘦身健美,如繁體字書、畫、晝,驟眼難以分辨,簡體字書、画、晝則一目了然。

他建議簡化漢字首要減少筆畫,特別是十畫以上漢字;其次是優化,讓漢字結構更合理;第三是美化,如眾變成众,望文生義,富有美感。

輿論認為繁體字有特定含意,不應輕易捨棄。對此周溯源反指傳統有不足,且未必是精粹,又謂平民百姓只求好記好寫,毋須掌握太多知識,尤其平日書寫的草書已是簡體字。

周溯源強調,數千年來人類使用的工具不斷進化,漢字同樣需要進化,展現優勢及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