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日前踢爆中國學術論文造假,稱中國存在「論文工廠」,批量生產論文,只要花錢,就可以將自己的名字掛到該機構生產的論文上。中國學術界的醜聞再次暴露於世人面前。

《科學美國人》通過一名會說中文的記者聯繫一家中國公司,記者假扮成購買科學論文的科研人員,該公司向其提供了幾十條科學「代售話題」和科學雜誌「論文轉讓」協議。負責人還解釋稱,這些論文或多或少已經被同行評審期刊認可,論文可署上記者的名字,價格是九萬多元人民幣,可謂明碼實價。

事實上,學術腐敗愈演愈烈,類似的情況只是冰山一角。內地論文生意日益火爆,買家遍布大學、研究單位;而賣家則形成提供寫作、發表、翻譯、檢索、組織加盟、設辦事處等「一條龍」服務,論文選題涉及文、藝、理、工、商、法、醫,無所不包。這一畸形「新興產業」的規模已逾十億元,讓世人瞠目,反映中國學術造假成風、舞弊氾濫及誠信缺失已經積重難返,學界瀕臨窮途末路。

質量低下 汗牛充棟

中國目前是學術論文發表大國,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超過十萬多篇,僅次於美國,但學術論文的質量卻充滿了水分,很多都是抄襲、拼湊的產物,最可恥的是造假者很多是大學校長。這些把持大學的學霸獲得行政職務後,又想在學術上出人頭地,以便抬高身價,於是千方百計炮製論文,或請槍手代筆及抄襲,或利用職權在別人的論文上署名。

廣東某大學校長請人為自己寫一篇博士論文,捉刀者大段抄其博士生的論文,結果博士生和校長先後獲博士學位,兩篇論文連鳴謝部分都一模一樣,鬧出大笑話。武漢某大學校長更明目張膽抄襲智利一名科學家的論文,被對方在國際場合踢爆,丟臉丟到國外。還有人為了能在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論文,不惜花費巨款,請刊物編輯或相關人士來訪,或者拉上國際名人署名。

上樑不正下樑歪,教授們淪為「文抄公」,博士生、碩士生亦有樣學樣。一項調查顯示,近七成學生有過抄襲論文的經歷,而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有逾四成七受訪者表示,抄襲是很正常的現象。學術腐敗已蔓延至整個教育、科研體系,不但嚴重阻礙科研發展,也大大損害國家形象。

令人遺憾的是,當局沉醉於「論文數量名列世界前茅」的虛榮,對日益惡化的學術腐敗視若無睹。實際上,論文質量低下,汗牛充棟,根本沒有甚麼值得炫耀。一個靠買論文贏得名利的知識分子無品無德,一個連論文都可以公開交易的國家,當然出不了大師。長此以往,不但中國成不了學術大國,幾代人努力奮鬥的科研成果,也有可能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