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日前系統闡述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規劃,這是迄今中國最大膽的經濟外交戰略,也被稱為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但如果不配合強而有力的政治與軍事戰略,計劃很可能中途夭折。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經濟產能已屆全球第一,包括鋼鐵、水泥等基礎建設材料的生產雄居世界第一,遠超自身需求。與此同時,中國積累了數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除了大規模投資美債便無其他出路,負面作用開始顯現。如何將中國的基建能力與外匯儲備結合,形成強大的競爭力,成為北京的難題。

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便是化解這一難題的大手筆。一方面,此舉可充分發揮中國高鐵的技術優勢與強大的基建能力,給國內過剩的產能去庫存化;另一方面,通過互聯互通,可強化中國對周邊國家經濟的吸附作用,為中國經略周邊打下經濟基礎。

中國願望雖好,但能否成事還是未知之數。當年美國推「馬歇爾計劃」時,美國通過二戰確立了獨一無二的霸主地位,舉世根本沒有挑戰者,遊戲規則完全由華盛頓制訂,西歐也心悅誠服地接受美國領導與支援。但現在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根本不能相提並論,遇到的困難與阻礙更多。

首先,美日印等國在亞太對中國形成夾攻之勢:美國通過TPP協議圍堵中國經貿發展;日本利用獨特的高鐵技術,給中國高鐵走出去添煩添亂;印度則在南亞拉幫結夥,阻撓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另外,周邊國家對中國「一帶一路」也是三心兩意,既想獲得中國的經濟讓利與金融貸款,又不想淪為中國的勢力範圍,在安保問題上不時倚重美日印等國平衡中國。

以和為貴 難逃失敗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若一味發動銀彈攻勢,很可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因此,華版「馬歇爾計劃」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多管齊下,在經濟手段為主的同時,配合政治、軍事、文化等各種手段,齊頭並進。事實上,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就是要擠壓美日等國在當地的影響力。不難想像,中國在推行這一戰略時,必然要與美日等國迎頭相撞,發生衝突,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果中國沒有做好充分思想準備,一味以和為貴,恐怕難逃失敗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