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主辦東盟峰會和東亞峰會,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內的多國領袖前來出席,可說是緬甸改革開放一項成果,總統登盛顏面有光,但他招呼貴賓的笑臉下,似乎難掩憂思,事實上,緬甸改革停滯不前,正在十字路口徘徊。

緬甸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軍事統治,軍政府八十年代鎮壓民主運動,一九九○年推翻大選結果,囚禁反對派領袖昂山淑姬,招致舉世譴責,陷入外交孤立,也因此,多次要求主辦東盟峰會而遭不果。東盟峰會連同東亞峰會終於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舉行,反映這個鎖國半個多世紀的國家,終於獲得國際接納,由退休將領而登上總統寶座的登盛,難免百感交集。

登盛被指真心誠意推行改革,連昂山淑姬也指其決心毋庸置疑,但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對仍然大權在握的軍方不敢信任,對國家前景感到悲觀,不時警告國際切勿對緬甸改革進程過分樂觀。

登盛推行的改革,到了樽頸位置。首先是政治改革毫無寸進,緬甸明年將舉行大選,現行在二○○八年推出的憲法,被指有違民主的原則,其中軍方擁有國會四分之一當然議席,坐擁否決權,同時,憲法有條文禁止配偶或子女擁有外國籍的人士,出任正副總統,換言之,民望高企的昂山淑姬無法問鼎寶座,她既嫁給英國人,兩名兒子又正在外國生活。

登盛雖然口說支持修憲,但全無動靜,這也不難理解,這勢必觸動軍方利益,享有政治特權和龐大經濟利益的軍頭,哪會輕易讓步?修憲須經國會最少四分之三議員支持,單是軍方便能一手阻止,登盛即使提出也無濟於事。

登盛心頭另外兩塊大石,是少數民族武裝衝突和回教洛欣亞斯族危機。緬甸多個少數民族過去幾十年進行武裝抗爭,登盛上台後謀求與之達成停火協議,但談判屢次破裂,明年大選很快到來,對這些武裝組織來說,談判誘因更小,因為深怕登盛下台,新政府又有另一套。

洛欣亞斯族被聯合國形容為全球最受迫害族群,兩年多前與佛教徒爆發衝突,迄今有數百人遇害、十多萬人家園盡毀,登盛備受國際壓力,而有關動亂,也成為外資卻步原因。登盛何計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