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道德淪喪,主要原因之一是教育體制改革混亂,尤其是教材朝令夕改。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民族文化精華,在教材中銷聲匿迹,學童從小就缺乏傳統教育,只會培養出一批數典忘祖之輩。

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到訪北京師範大學時,旗幟鮮明地提出「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裏,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習近平的批評說得很重,對當前教育亂象的不滿呼之欲出。

今年八月,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除了全部古詩,曾引發國人強烈不滿。古詩是中國文學的瑰寶,當中意境美、音韻美,對那些剛接受教育的幼童是非常重要的啟蒙,這也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載體。上海教育當局執意刪除,這到底要將學童教育導向何方?

不僅小學教材愈改愈荒唐,中學教材亦變得不忍卒睹。內地新版中學語文教科書大幅減少魯迅作品,陪伴幾代人成長、被譽為中華民族脊樑的魯迅文字淡出校園,不再經典,官方給出的理由是「生澀難懂,學生不好學」。

以醜為美 以非為是

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文明史,一脈相承,魯迅作為五四先進文化的旗手之一,其作品及思想始終走在時代前沿,感召鼓勵民眾投身反封建求民主的鬥爭,為何時至今日,國力強盛之際,魯迅作品反而落伍了呢?難道今日莎士比亞在英國、托爾斯泰在俄羅斯,也都有這樣的遭遇?

教材改革之所以搞得天怒人怨,主要是當局在宣揚甚麼、反對甚麼、支持甚麼等原則問題上,缺乏堅定的立場,導致一些用心不良、信口開河或者不學無術的所謂「專家」、「學者」主導了改革。譬如,有學者竟然以朱自清《背影》中的父親違反了交通規則為由,認為這種父愛「不健康,不理性」,應該刪除。

再譬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太過暴力,「武松打虎」違反了野生動物保護法,《西遊記》則有虐待動物之嫌,《紅樓夢》卿卿我我,渲染色情,會誘使學生早戀,《三國演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讓學生們學會厚黑術等歪論,不一而足。因此,這些歷史名篇都應該從中學教材中刪除。但如此一來,學生又有何文章可讀?這些教授、學者為了個人私利與名聲,譁眾取寵,將一己之見強加於學生,荼毒天下。

中國目前是經濟的盛世,卻是社會道德的亂世。一切向錢看,社會核心價值體系徹底坍塌,各種異端邪說大行其道,以醜為美,以非為是,更是氾濫成災。第五代今次藉批評教材改革為名,其實是直指教育界的去中國化不良傾向,要求確立中華文明的自信,但有多少人聽得進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