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海通報了一宗非法生產毒膠囊案件,九千萬粒毒膠囊流入市場。公僕懶惰怠政,尸位素餐,以致國人生命健康再次遭到威脅。

事實上,早在兩年前,毒膠囊便已臭名遠揚,當時有媒體披露,河北一些企業用生石灰處理皮革廢料,熬製成工業明膠,賣給浙江紹興新昌一些企業製成藥用膠囊,最終流入藥品企業,進入患者腹中。這些膠囊鉻超標近百倍,極易引發癌變,這種膠囊與其說是救死扶傷的靈藥,還不如說是害人的毒藥。

當時毒膠囊事件曝光之後,全國震驚,從藥監部門到企業、藥店,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膠囊掃毒風暴。哪知僅過兩年時間,毒膠囊捲土重來,再次進入市場。這不由令人質疑,當初執法部門緊急處罰、藥監部門緊急叫停、企業緊急召回的陣勢,到底有多少是真的?

毒膠囊死灰復燃,再次凸顯監管部門失職。在寧海這起毒膠囊事件中,牽頭人僱用十名新昌老鄉重操舊業,而新昌是兩年前毒膠囊的重災區。新昌人為甚麼還能到寧海異地製毒?而今次事件亦是媒體曝光之後,監管部門才採取行動,這些部門為何總是後知後覺?

姑息養奸 玩忽職守

顯然,毒膠囊之所以重生,主要是當時的處罰力度不夠,沒起到殺一儆百的警示作用。如果當時當局對毒膠囊的生產者嚴厲處罰,罰它個傾家蕩產,又或者上下游追溯,查清毒膠囊買家,並對其罰個心驚肉痛,再或者嚴格追究監管部門失職之責,促使他們變被動監管為主動介入,毒膠囊恐怕早就絕迹於人間了。

類似事件並不少見。○八年三聚氰胺毒奶粉橫行天下時,三十多萬初生嬰幼兒飛來橫禍,結石寶寶痛不欲生,無數家庭蒙上難以揮去的痛苦陰影,「中國製造」的形象一瀉千里。在一片喊打聲中,河北三鹿奶粉集團轟然倒下,但一年之後,毒奶粉又流毒天下。顯然,這與當初處理時沒有實現斬草除根、除惡務盡密切相關。

當局兩年前對毒膠囊案處理得不乾不淨、拖泥帶水,放縱權貴,使毒膠囊至今禍延全國,難以收拾,而且鼓勵更多利欲熏心的不法之徒群起效尤。今次毒膠囊大面積氾濫,當局又表示要徹底清查,亡羊補牢,但如果不在問責機制上進行改革,繼續姑息養奸,任由玩忽職守、殘民以逞的庸官惡吏東山再起,再怎麼徹查,恐怕都會有漏網之魚。

中共第五代撥亂反正,刷新吏治,應該利用類似毒膠囊這類關係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事件作為切入點,大力整治官員不作為、亂作為的歪風。俗話說,治亂世須用重典。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如果不槍斃幾個惡貫滿盈的奸商和充當保護傘的狗官,是無法真正斬草除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