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內外困局,伊拉克總理馬利基不再堅持,決定放棄連任,轉而支持總統馬松提名的新總理人選,以維護伊拉克的穩定。伊拉克的這場宮廷鬥暫時得以緩解。伊拉克總統和總理之間的爭鬥已持續一段時間,今年四月,馬利基領導的政黨在議會選舉中領先,但總統馬松既未宣布馬利基領導的政黨獲勝,更未提名馬利基為新總理人選。馬松的這一不尋常舉動當即遭到馬利基反對,雙方的矛盾由此公開,伊拉克宮廷內鬥拉開序幕。

馬利基屬什葉派,在伊拉克屬多數派;馬松則是庫爾德人,屬少數派。而且,按照伊拉克政體,總統只是禮儀性職務,並無實權,行政權掌握在總理手中,即使總統不批准任命,對總理也並不構成直接威脅。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馬松依然敢於同馬利基翻臉,拒絕提名馬利基連任總理,而馬利基最終也選擇了退讓,原因其實並不複雜,主要是美國從中作梗,有美國在背後支持,馬松才敢向馬利基叫板。而馬利基最終也是看到美國不再支持自己,才無奈選擇退出這場爭鬥。

當初伊拉克政府剛成立時,美國對馬利基寄予厚望,希望憑藉他在伊國的影響力,盡快將伊國亂局收拾妥當,以使美國盡快脫身。但面對伊國的亂局,幾年下來,儘管有美國的支持,馬利基也是無力回天,伊國局勢沒有恢復平穩,反而日益混亂,今年崛起的遜尼派激進組織伊拉克及敍利亞回教國(ISIL)更是勢如破竹,佔領大片領土和城鎮,已撤出伊拉克的美國,不得不再次返回,對反對派進行轟炸。

馬利基淪為替罪羊

面對伊國愈加惡化的混亂局面,始作俑者美國為轉移視線,轉嫁責任,不得不尋找替罪羊,馬利基就成為背黑鍋人選。美國對馬利基的態度因此急轉彎,由全力支持轉為公開批評,指摘馬利基政府腐敗無能,令局勢惡化,公開宣稱馬利基不在新總理候選人之列,並警告他不要挑起爭端。馬利基非常清楚,沒有美國的支持,自己即使勉強連任,也將毫無作為,於是無奈選擇退讓。

目前來看,美國挑起的這場宮廷鬥已達到目的,但對美國來說,撤換馬利基容易,要解決伊拉克的麻煩卻非易事。伊拉克教派衝突、種族衝突由來已久,原因複雜,要想徹底解決,絕非短時間能夠做到,更非美國一己之力可以達到,美國的麻煩遠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