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後,東海摩擦不斷,兩國關係降至冰點。近月,日本解禁集體自衞權,更引起中日正面衝突的可能,東海成了火藥庫,危機一觸即發。美國對安倍的支持恐養虎遺患,東海情勢能否紓緩,更有賴中國的平衡。

中日自從前年中斷高層往來及政治對話,日本感受到中國的冷漠與杯葛。為此,安倍主動示好,希望在年底於北京舉行的APEC會議上,能與習近平會晤。這一議題甫提出,即遭大陸網友冷嘲熱諷,認為安倍不能知錯而改,如何來敲開中國之門?其實,安倍也事先做了鋪墊,表示不去拜祭靖國神社,以換取和習近平見面的機會。但鑑於東海爭議未解,兩國元首能否會面,實需多方觀察。

一場見面 各自表述

日前在緬甸內比都舉行的東盟外長會議上,中日官員意外地有了對話的場合。中日外長在深夜舉行會談,可謂經過精心布局的大戲。中國外長王毅再次闡述中國大陸的立場,要求日方積極排除兩國之間的政治障礙;會晤後,日方卻不同調地表示,中日雙方對推進兩國關係深入交換意見,奠定今後制度化對話的基礎。日本對中日外長的會晤喜形於色,雖然兩國外長的會晤並無擦出政治火花,但是日本視為實現今年底亞太經合會中日領袖高峰會的敲門磚。一場見面,各自表述,日本沾沾自喜。

不管成果如何,對話就是轉機,中日外長的對話被視為中國伸出橄欖枝,可見中國的外交政策日趨靈活,有了更多迴旋空間,而且掌握了主動權,畢竟冤家宜解不宜結。據報道,習近平日前會晤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後表示,不知日本想與中國維持何種關係。這種說法有探究、有疑問,似乎並沒有把門關上。到底是何種因素,讓中國大陸跨過了政治鴻溝?

東盟外長會議上,各國聯合向中國施壓,逼中國政策轉向,解決爭議。現在,東海、南海是兩大衝突熱點,如果中國不籠絡周邊國家,則必引進美國的政治勢力,讓美國重返亞太政策有了更大着力點。其次,年底大陸作為APEC會議的東道主,與各國領袖見面乃是禮儀,一方面尋求化解之方,同時向安倍立規矩。領土主權爭議,中國寸土不讓,日本不挑釁,中國不反制,和緩中日兩國關係,更展現大國之風。APEC會議上,中日領導人會面應可樂觀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