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東部親俄武裝分子涉嫌擊落馬航客機後,歐盟終於跟隨美國狠打俄羅斯,制裁範圍遍及能源、金融和軍火等俄經濟命脈,面對美歐棍棒,俄羅斯總統普京非但毫不妥協,反而以牙還牙,簽署行政命令在未來一年內禁止輸入歐美三十二國農產品。

普京不惜損人傷己,顯然是要迫使經貿連繫密切的歐盟就範。

對歐盟多國來說,俄羅斯既是能源提供者,又是農產品外輸主要市場,因此,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歐盟一直拒絕嚴厲制俄,怕的就是傷及自己,馬航客機被擊落,對被指向烏東武裝分子提供導彈的俄羅斯,若再姑息說不過去,不得不掄起棍棒,這很快招致俄羅斯報復。

普京政府禁絕西方農產品進口,美國可謂無關痛癢,俄羅斯雖是美國雞肉第二大市場,但美國輸俄農產品年僅十多億美元,佔出口總額不足一個百分點,相反,歐盟可就叫苦連天,歐盟輸俄農產品總值超過美國十倍,其中農業大國荷蘭和奶業大國芬蘭,最受到打擊。

普京的反制措施,把俄羅斯和西方的對峙推高,甚至有形容指雙方進入「新冷戰」,其實,普京在宣示自己絕不妥協的立場時,亦是以「戰」逼和,在他簽署這項禁令的同時,這位俄羅斯強人和歐盟龍頭德國總理默克爾通電話,重申烏克蘭危機必須透過外交途徑解決,指摘基輔政府要為危局負責。

儘管普京一直被指說一套做一套,所謂外交方案只是拖延或迷惑策略,但顯然,他也避免陷入軍事衝突,欲借默克爾之力,加上反制之威,迫使歐盟作出讓步。

德國、荷蘭和芬蘭對俄反制憂心忡忡,顯示普京如意算盤或能打得響,但這狠辣招式,在損人同時更是傷己,俄羅斯有豐富石油和天然氣,能源成為經濟支柱,但食品卻主要依賴外國輸進,歐洲便是主要供應地,在禁令下,俄羅斯人雖不至於「斷吃」,然而食品供應肯定大減,難免推高價格,導致通脹急升,經濟雪上加霜。

當然,俄羅斯可以尋找亞洲、拉美等新供應者,更可動用國家資源維持物價穩定,但在這情況下,普京幾達歷來新高的支持率,還能維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