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緬甸媒體報道,緬甸鐵道運輸部日前正式發布消息,指中緬鐵路工程計劃擱淺。據稱,雙方於一一年簽署的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已經到期,但「中方沒有續談,緬甸鐵道部也無實施計劃」。

緬甸給出的擱淺理由十分牽強,根據中緬簽署的諒解備忘錄,該鐵路項目投資二百億美元,一五年前建成,須在簽署之日起的三年內啟動,中方負責籌措資金,相應擁有五十年運營權。顯然,如果緬甸配合順利,中國並不缺乏資金,也不缺乏施工能力,該鐵路早就應該開始施工。如今卻未能啟動,其根源在於緬甸對中國的態度開始轉變。

巨額援助免除債務

中緬鐵路擱淺,不過是中國在緬甸遭遇挫折的一個縮影,此前緬甸已叫停密松水電站和萊比塘銅礦。密松水電站總值三十六億美元,位於緬甸北部,是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在緬甸伊洛瓦底江流域開發建設的重大水電項目,緬甸總統登盛稱,在其任內不會啟動該水電站項目。而萊比塘銅礦投資達十億美元,雙方簽署合同時,兩國總理還共同出席簽字儀式,但該項目後來也遭緬甸叫停,至今未能全面復工。

長期以來,由於西方國家對緬甸實行遏制和封鎖政策,中國成為緬甸唯一的外來投資者。但近兩年來,中國在緬甸的投資卻連年大幅下滑,大型投資項目一個接一個被叫停,一一財年減少約五成,一二財年再減少約九成,一三財年再減少九成五。

中國對緬投資大幅減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重要一點是日本攪局。中國對緬投資大幅下降的幾年,恰恰是日本在緬甸影響不斷擴大的幾年。日相安倍晉三上台以來,就把緬甸作為與中國的一個重要爭奪點,不僅免除緬甸拖欠的五千億日圓債務,還提供一千億日圓的政府開發援助,同時在緬甸開發一個特別經濟區。去年五月,安倍高調訪問緬甸。今年四月,日本又與緬甸簽署三個援助協議,共計向緬甸提供約六十億日圓的援助。

如果單從經濟角度看,日本對緬甸的巨額投資根本不會得到應有回報,但日本對緬甸卻熱情不減,其用意不在經濟,而在政治,日本看中的是緬甸的戰略位置。

日本的如意算盤很明顯,就是將中國擠出緬甸,取代中國對緬甸的投資。一旦這個目標實現,以緬甸與中國山水相鄰的位置,日本就可對中國形成足夠的安全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