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碳稅開徵僅僅兩年,便告壽終正寢,總理艾博特無疑兌現競選承諾,工商界和一般民眾減輕負擔,但卻打擊澳洲國際形象,重挫全球遏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

二○○七年工黨上台,總理陸克文一新耳目,要展示澳洲「負責民主國家」的風範,不但放寬船民政策,更簽署京都議定書承諾限制碳排放,他形容氣候轉變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道德挑戰」,可惜最終「道德」和「責任」潰不成軍,由於船民湧澳等問題民望下滑,遭到黨內逼宮而黯然下台。

踢走陸克文的吉拉德,見風使舵,收緊船民政策和承諾「永不開徵碳稅」,不過後來在籌組政府時,為了爭取綠黨成為執政夥伴,不得不答允這個以環保為重政黨的條件而徵收碳稅,實行污染者自負,這項新稅在二○一二年七月生效,在首年碳排放,每噸要付二十三澳元,之後逐年增加。

開徵碳稅,使澳洲已見放緩的經濟,雪上加霜,蓬勃十年風光不再的礦業,以及能源和航空這些碳排放量高的行業,莫不叫苦連天,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企業又把碳稅轉嫁給消費者,結果,每個家庭電費大增,每月起碼多花逾五百澳元,生活百上加斤,對低收入者和退休人士,影響尤其大,一些人為慳電甚至在寒冬也不敢開暖氣。社會怨聲載道,在一片「誰能撤銷碳稅便投票給誰」的聲音中,主打撤銷「毒稅」的艾博特,帶領自由黨聯盟贏取去年選舉。

國會參議院較早前通過撤銷碳稅,艾博特終於兌現競選承諾,這無疑是他一項政治勝利,但從參議院三十九票對三十二票的表決結果,反映國會分歧重大。艾博特強調自己領導的並非一個反環保政府,他推出一項名為「直接行動」的計劃,獎勵自動減少碳排放的企業,耗資二十六億,相信綠黨等不會支持。

澳洲由於依賴煤炭發電,人均碳排放量每日高達四十九點三公斤,不但在發達國家中稱冠,更是全球人均排放量的四倍,當吉拉德政府開徵碳稅時,澳洲被聯合國能源機構稱讚為「世界楷模」,事實上,除歐盟外,全球只得澳洲透過市場手段遏制碳排放,與歐盟不同的是,澳洲高額徵稅,款項幾乎是歐盟的三倍,在重藥猛劑之下,過去兩年約三百家「受害」企業,明顯多用氣體能源和水力發電,艾博特的政治計算,把澳洲變成環保人士眼中的「不負責任國家」,國際形象大大滑落。

明年氣候大會,本來可以推廣澳洲透過碳稅減少溫室氣體的經驗,如今澳洲開退車,其他國家難免大打退堂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