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來華出席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美國國務卿克里、財政部長傑克盧等美方人員,繼續謀求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筆者以為,在國際上相當多聲音認為中美關係處於正常化以來「最糟糕的時刻」之際,習近平的策略實際上依然是鄧小平的韜光養晦。

加強溝通 促進合作

近期,國際輿論「唱衰」中美關係的聲音不斷。事實上,近年北京在涉及核心利益問題,包括東海與日本的釣魚島及防空識別區之爭,南海與越南、菲律賓的島礁領土之爭及石油鑽探糾紛,都有別於過往韜光養晦年代的退讓及息事寧人政策,而是強硬及高調維護自身利益,不但派公務船到釣魚島執法,也在南海開始鑽井探油。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也試圖在南海探油,那時還是和美國合作,但在越南派出炮艇和漁船干擾後即撤離。這次中國不但不撤,而且將越南干擾的漁船撞沉。這些衝突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美國一味偏袒日、菲、越,更支持東京解禁集體自衞權。

中美更在網絡安全等問題上短兵相接,美方隔洋起訴五名解放軍,美國貿易監管部門對中國產品實施密集的「雙反」調查和制裁。正因如此,國際輿論中的悲觀主義者認為,中美關係似乎出現了「螺旋式惡化」,正處於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最糟糕的時刻。在此背景下,這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尤為引人注目。不過,習近平一開始就派定心丸,他提出推進中美關係的三大重點,一是加強溝通交流,二是促進合作,三是減少麻煩。中美雙方應堅持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的大方向。

習近平的對美政策,基本是鄧小平韜光養晦的思路,或者說,中國目前對任何國家都不再韜光養晦,而是該幹甚麼就幹甚麼,唯獨對美國還是有所讓步。重返亞太明明就是針對中國,小兄弟搞事就是美國在背後支持,但為甚麼習近平依然還是「不衝突不對抗」?「不搞對抗」就是當年鄧小平定下的對美策略的核心,其指導思想就是韜光養晦。

無疑,習近平是明智的。克里和傑克盧表示,美方絕對無意遏制中國,無意同中國對抗、衝突。事實上,中美還是有巨大的共同利益,這次中美對話在經濟領域達成多項成果。這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也是習近平韜光養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