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赴台是兩岸官方來往的突破,兩岸關係發展進入新里程,台灣民調顯示,有五成一受訪者歡迎張志軍來訪。經過太陽花學運的衝擊,兩岸關係充滿詭譎,北京表示兩岸和平發展不會改變,張志軍以此基調赴台,自己形容是「帶着耳朵的旅程」,可說是溝通之旅,但還是遭遇台聯及學運組織的連場抗議。在夾雜着歡迎與抗議聲中,張志軍的台灣之行可說是任重道遠。

台灣陸委會表明這次「王張會」不會涉及政治議題,更不會簽署任何協議,現時服貿協議不能在立法院過關,社會氛圍不利於後續兩岸議題的推進。張志軍表示,此行希望增強雙方的政治互信,增加各領域的交流,兩岸關係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向前邁進必然會遇到問題,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雙方應全力克服。

張志軍訪台是兩岸官方互動的制度化,兩岸關係可健康發展,今後將不會因種種問題而令交流中斷,無論是否政黨輪替,兩岸事務將不受台灣內部因素影響。

張志軍在太陽花學運後表示願與台灣基層多溝通,從而有進一步的了解。他此次赴台訂下「三中一青」行程,即與中小企業、中南部、中下階層以及青年交流,着重基層交流,不像過往國共之間的政商互動,為了解台灣而走一條不同的道路,甚至到高雄探望○九年被颱風摧毀的小林村。王張會是張志軍此行的重頭戲,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以曲折的方式表示希望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張志軍與新北市長朱立倫見面時,朱也強調兩岸關係應是「求同尊異」,應尊重台灣人民的想法,尊重台灣人民的決定。

以善意化解兩岸矛盾

張志軍為外交系統出身,平時表現嚴謹,接下對台工作後肩負統戰使命,發言均相當溫和,身段也非常柔軟。人心工程點滴漸進,需要累積更多的善意與誠意,去化解兩岸深層次的矛盾。

張志軍訪台的另一大突破是赴高雄會見市長陳菊,綠營縣市長紛紛表示歡迎張志軍往訪。張與綠營接觸令綠營有了重大改變,不再「逢中必反」,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起催化作用。

現今兩岸需要更多互信,馬英九也藉機再拋出「習馬會」議題,強調可在大陸舉行的APEC會議上見面,惟北京至今沒有回應。隨着兩岸交流不斷演進,張志軍此行應可建立良好氛圍,有助實現習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