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因應烏克蘭局勢,四月底公布新一輪制裁俄羅斯措施,七名俄國官員和十七間俄國公司受影響,美國商務部更針對當中十三間公司,阻止他們引進可強化俄國軍力的美國高科技產品。談起俄國軍力,不得不提烏國軍事工業。不少人提出一個問題,若基輔臨時政府全面禁止向俄出口軍事裝備及零件,不就能反制克宮提升氣價攻勢嗎?

威脅中止售俄軍備

一項研究指出,烏國生產的不少軍事裝備,對俄軍而言不可或缺,例如俄國大部分現役戰鬥直升機搭載的發動機、俄國戰機搭載的近半空對空導彈等。此外,俄國一系列戰艦和軍機的發動機也採用烏克蘭貨。最受注目的是俄國SS18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它由位處烏國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南方機械廠製造。專家相信,無烏國技術支援,憑俄方一己之力難進行維修保養。

具獨特戰略價值的軍事基地絕無僅有,克宮為保住塞瓦斯托波爾的黑海艦隊基地,在克里米亞半島爭議中寸步不讓,可以理解,至於武器,大不了自行研製。三月初,俄軍戰略導彈部隊在南部接近裏海位置,發射一枚射程達一萬公里的RS12M白楊型洲際彈道導彈,命中位處哈薩克的目標。這令人懷疑,俄方急欲提升俄製白楊型導彈的準繩度,加快淘汰烏克蘭製導彈。

基輔臨時政府四月初威脅中止對俄國的軍備出口,普京隨即責成官員研擬緊急應變措施,緩和基輔反制行動的衝擊。較早前,俄國外交部警告烏國勿轉賣俄國戰略彈道導彈機密。克宮危機意識加強,惟實際情況未必如想像般嚴峻。

烏克蘭生產的軍備九成出口俄國,烏國軍工企業另覓買家非易事,其他準買家採購量肯定比不上俄方,將俄國軍備生產技術等機密轉售如殺雞取卵,逼俄方自行研製軍備代替。

烏克蘭軍工企業為保俄方訂單長做長有,以免工人手停口停,相信還是會履行與俄方的合約。烏克蘭軍備出口受制於「買方經濟」因素,基輔當局威脅拿此反制俄羅斯,非但自暴其短,而且可能促使俄方加快軍事現代化,自毀長城。

烏克蘭軍工企業之困境,是該國經濟沉疴不起的縮影。有烏國學者因此認為,烏國與俄國之「真正戰場」是經濟。烏國富商波羅申科勝出總統選舉,他上任後之主戰場相信離不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