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台灣總統大選,馬英九取得壓倒性勝利,讓國民黨重回執政舞台,完成第二次政黨輪替,的確振奮人心。然而,馬英九執政已六年,不僅「六三三」、兩岸簽和平協議等大計未實現,現在更逢經濟衰退,振興經濟乏力,以致民怨沸騰,使其支持度直插谷底,加上身邊的「金童玉女」屢因貪腐下台,更讓人質疑他識人不明。

國民黨實力深厚,更有富裕的行政資源和黨產,但這成了在野黨攻擊的包袱。「太陽花學運」雖因反服貿而起,但與社會分配不均不無關係。其實,服貿問題只是爆發點而已,台灣近年房價高漲,年輕人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四,民間瀰漫着種種對政府不滿之情,各界才會一呼百應嗆聲。

馬英九就職六周年記者會改在台中市中國醫藥大學舉行,但抗議群眾仍如影隨形。當局應傾聽年輕人心聲,重視年輕人意見,這是當前的顯學。馬英九表示,年輕人反映的焦慮凸顯結構性問題及世代交替的陣痛,執政團隊並無忽視。馬英九在黨與政兩頭馬車下,內部組織與發言人均已改組,採用年輕人,同時組織青年顧問團,決策時多參考青年意見。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六年大選,希望加強年輕人對國民黨的凝聚力,令選票不要流失。

馬英九就職六周年的執政報告以青年問題為目標,這也是面對太陽花學運的反思。馬英九答應「讓青年學以致用」、「積極促進青年創業」、「讓青年住得起台灣」、「讓台邁向全世界」、「讓青年參與決策過程」,這五項回應在未來兩年不易貫徹,尤其要讓年輕人「住得起」與社會結構有關,難度不小。當局力求盡最後努力,讓人期待能夠馬上好。

執政被動 困境打轉

馬英九的個人操守已有歷史定位,今後必須一改執政團隊一直被社會形勢追着跑的被動狀態。政策遇群眾抗爭就轉變,令施政失去穩定性,政策更難貫徹。當局沒有深厚的民意基礎和社會信任,總是在「因應危機」的困境中打轉,無法有效推動前瞻性政策,就像服貿協議至今下場未明,又如何續推貨貿協議?

儘管馬英九的兩岸政策政績輝煌,但施政時謹小慎微,未能體察人心和社會脈動,致使民怨、抗爭不斷。當前他看到問題所在,但能否打動年輕人,端看能否提出有效解決辦法。期待他任期最後兩年施政平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