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法院日前將日本三井株式會社在浙江的一艘二十八萬噸輪船扣押,作為賠償原中國中威輪船公司在二戰期間遭受的損失,此事不但日本政府和商界感到震驚,相當多的中國國際問題觀察家也感到意外。事實上,無論是任何一方,都明白這對當下及未來的中日關係產生深遠影響。

中方經過深思熟慮

筆者強調的是,北京邁出這一步,根本一點就是不怕日資走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此只是說遺憾,沒有高調反擊,但北京明白安倍恨得咬牙切齒。對中國來說,應該擔憂的是在中國的龐大日本投資如何回應,畢竟日本走資對中國的發展不是好事,但既然北京敢砍下這一刀,就必然算計到這一點,習近平也必然有不怕的膽識。

其實,上海海事法院在○七年底已對這起延宕二十年的訴訟案件作出一審裁決,判被告日本商船三井株式會社賠償中方原告二十九億餘日圓,但日方不執行判決,直到本月十九日才扣押該輪船作抵押。案件肇始於三十年代,當時中國船王陳順通將兩艘輪船借給日本公司,輪船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神秘消失。此後,陳家三代人相繼在日本東京、中國上海提起訴訟。

北京顯然不是衝動行事,從○七年至今已近七年,相信中方採取強制性措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中方過去重視中日友好,對受理和審理要求日本賠償的訴訟持消極態度,二戰期間的政府賠償,北京政府延續過去國民黨政府的免賠償政策,對於民間索償則沒有關門,但也持消極態度。自安倍政府採取與北京對抗的政策,中國政府改變立場,今年三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還首次受理二戰勞工訴訟,相信很快會作出對中方有利的判決。

雖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說,這起案件是一起普通商事合同糾紛案,中國政府堅持和維護《中日聯合聲明》各項原則的立場沒有變化,中方將繼續依法保護外國在華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然而,這已經產生寒蟬效應。共同社報道,在曾參與強擄近四萬名中國勞工的三十九家日本企業中,超過二十家仍在運營,日本工商界也將受到衝擊。今年首季度日本對華直接投資同比減少了百分之四十七。

筆者認為,中日政府當下最迫切要做的,是匡算清楚日本在華投資到底有多少,日資走資到底對誰傷害較大。不過,相信中國承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