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盧旺達全國紀念部族大屠殺二十周年之際,該國與法國就當年大屠殺相關歷史問題陷入外交風波。盧國總統卡加梅在接受新聞周刊《青年非洲》訪問時,譴責法國和比利時直接參與大屠殺的政治準備,當年駐盧法軍還有未盡全力保護盧人之嫌。巴黎方面十分不滿卡加梅的言論,於九四年出任外交部長的朱佩直指卡氏捏造歷史,法國政府則宣布司法部長托比拉不會前往盧國;盧旺達隨即反擊,不許法國駐基加利大使參加紀念活動。

善用援助 高速發展

二十年前發生過針對圖西族人大屠殺的盧旺達,經過多年發展已經今非昔比。由於善用國際援助和歡迎外資,今日的盧旺達已成為非洲經濟發展的新星:在○一至一二年間,該國每年平均經濟增長約百分之八,令人鼓舞的是當地的社會發展:嬰兒死亡率銳減,而且幾乎所有滿七歲的孩子都有機會上學,加上國民醫療保險普及,罪案率也偏低,難怪盧國當局有信心於二○二○年實現進身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的目標。另一方面,儘管盧國上下力圖放眼未來,基加利與巴黎之間的外交風波畢竟教人感到,與當年大屠殺事件有關的歷史陰影仍未完全清除。

有分析家認為,卡加梅之所以舊事重提,批評法國過去的政策和立場,反映現階段部分歐美國家與卡氏關係日趨冷淡的問題。卡加梅早年到過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學習,多年來跟美英兩大英語勢力特別密切,盧旺達不但得到兩國的經濟和軍事援助,美國前總統克林頓還承認在掌管白宮時未能阻止大屠殺是其「個人缺失」,離任後的英國前首相貝理雅也為盧國擔任義務顧問。長期以來,西方國家認為,卡加梅政權是維持中非地區穩定的重要因素,但近年盧旺達被指干預鄰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內亂,破壞地區穩定,加上反對派指卡氏有獨裁傾向,西方與卡氏的關係已沒有過去那樣密切。

姑勿論卡加梅對法國的指摘是否跟盧旺達與西方關係降溫有關,從歷史角度看,九十年代初期,法國跟當時主導盧旺達政局的胡圖族人政府的確關係密切,並曾為該政府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法國當年的立場畢竟為日後法盧雙邊關係蒙上陰影。更重要的是,今日法國正積極介入中非共和國內亂,巴黎能否從昔日盧旺達問題中吸取教訓,避免捲入另一場非洲部族衝突,的確值得當局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