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以色列沒有按照原定日期、即三月二十九日釋放最後一批在押的巴方人員,巴勒斯坦向國際組織遞交加入十五個國際條約和公約的申請,重啟加入聯合國程序,美國煞費苦心推動的巴以和談陷入崩潰邊緣,與伊斯蘭世界修好的努力再遇挫折。

克里上任國務卿後,將重啟巴以和談作為首要任務。去年七月,他信誓旦旦地宣布爭取在九個月時間裏實現「最終地位」的談判,就安全、邊界、耶路撒冷地位和難民等核心問題達成協議,以「永久性結束衝突」,為此不辭辛勞頻繁到訪中東。但現在看來,克里的努力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巴以雙方都不滿意:巴方認為美國過於偏袒以色列,根本不是在調和,而是逼巴方接受城下之盟;以方則將巴以和談與伊核問題、敍利亞問題串聯起來,一併考慮,不想讓美國輕易從中東抽身而退,所以在談判中不斷搞一些「意外」,使談判舉步維艱。

今年一月,以色列國防部長摩西.亞阿隆在與美國和以色列官員的私下交談中,對克里尋求推動和平協議的努力不以為然,他說:「克里滿懷決心來到這裏,以一種鬼迷心竅的執着和救世主的心態行事。對於和巴勒斯坦人的衝突,他教不了我任何東西。」他還說:「唯一可能拯救我們的是,讓約翰.克里獲得諾貝爾獎,這樣他就能放過我們。」在以色列政要看來,克里前來斡旋是為了諾貝爾和平獎,而不是為了以色列的利益。

左右為難 一廂情願

在以色列的戰略棋盤上,巴勒斯坦問題已不是生死攸關的首要問題;哈馬斯武裝雖然能給以方造成一定的破壞,但充其量只是肢體之傷;伊朗核問題才是心腹大患。伊核計劃一日不終結,以色列一日不得安寧,但要解決伊核問題,光靠以色列一家單幹無法完成,必須依託美國力量,偏偏奧巴馬政府在伊朗核問題上相當軟弱,不敢對伊採用武力,讓以色列政府相當不滿,認為美國現在促談巴以問題是本末倒置。

克里裏外不是人,自然勞而無功。巴以積怨已久,想短期內徹底解決絕非易事,即使達成白紙黑字的協議,執行時都可能走樣。美國想以此為切入點改善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恐怕一廂情願。「慶父不死,魯難未已。」中東目前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巴以和談,而是力不從心卻仍要在當地繼續稱霸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