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萬人在凱達格蘭大道展開反服貿抗爭,其壯觀猶如○六年的紅衫軍運動,這是一個不分藍綠的公民運動,不同的是由學生主導。這場運動創造了台灣抗爭史頁,當學生們穿着黑衫參與運動,黑衫軍儼然成為最大的在野黨,對抗政府,要求公義。

民間恐中情緒未消

太陽花運動藉着網絡糾集群眾,加上社會上的怒火,累積強大的反政府能量。學生們反對強行通過兩岸服貿協議,對執政黨不滿,但也不信任民進黨,在學運的場合絕不讓民進黨人登台講話,怕沾染政黨色彩及訴求,模糊了焦點。民進黨最大的憂慮,是自己過去帶頭上街對抗政府,挑戰制度,但今日的民進黨已落後在公民運動與學生理想之後,在這場學運中,民進黨欲選黨主席的三位天王無從「抽水」,學生是反政府,卻不見得支持民進黨。公民運動力量崛起,民進黨隱形,這是台灣反政府勢力的世代交替。民進黨內的資深大老如美麗島世代紛紛退下,逐漸與社會力量脫節。

如今馬英九政府受到空前的挑戰,學生反服貿程序問題的背後原因,是民間對這六年來兩岸政策不斷進展的不信任,恐中情緒未消,就怕在經濟不斷融合中喪失了台灣的主體性。其實服貿協議是雙刃劍,一方面可救台灣經濟,幫助台灣走上區域經濟整合的道路;另一方面,台灣人也擔憂在大陸經濟主導及對大陸過度依賴之下,北京可掌控台灣的經濟命脈,從而依照北京的路線圖走向統一。

事實上,北京萬萬沒有想到,對台讓利的服貿協議竟會引致數十萬台灣人走上街頭抗爭,北京的對台工作出現新挑戰,有關兩岸的議題都要延宕,不能強推。而大陸民間對此亦有反彈,不想與台灣重啟談判。在此情況之下,若能體恤台灣內部分歧,容忍逐條審查,兩岸分歧有望化解。

北京過去強調「先經後政」,並進入催促政治的號召,現在看來,兩岸關係將停滯在經貿階段,難以跨入政治階段。而北京的對台工作應有所改變,過去重視大企業財團和社會賢達,現在台灣E世代崛起,公民社運提升,與北京交手的是青年學生及一般民眾,由上而下的宣傳模式將面臨挑戰。

北京不應把這次學運單純歸咎民進黨,新公民運動精英有其自主的思維,不為政黨牽動,他們的恐中情緒未消,北京再以舊手法統戰,就會出現戰略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