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變局後,本欄認為,中國有失有得,得大於失,失是微觀,得是戰略:其中所失,中國投資烏克蘭的數百億美元可能泡湯;其中所得,有利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再細一點,也許美國重返歐洲,減弱重返亞太的力度。可是,時局繼續發展,各方的應對也與時俱進,似乎以為美國不再重返亞太是過分樂觀。

美國防長哈格爾近日接受美國《洛杉磯時報》訪問,表示雖然俄軍仍在烏克蘭邊境集結重兵,敍利亞內戰仍在激烈進行,三萬多名美軍還在阿富汗作戰,但美國防長將要去的地方依然是亞洲。為甚麼?因為華府仍將該地區視為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標。

亞太駐軍 遠超歐洲

哈格爾說,在與俄羅斯的衝突中,美國將支持自己的北約盟友,但尚未有計劃增兵歐洲。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並沒有將任何資產(從亞洲及其他地區)撤走」。他還說,即便俄羅斯派軍進入烏克蘭東部,美國仍不會出兵。事實上,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白宮一度鼓譟派美軍支持東歐,但美國實際並未向該地區增兵,目前僅向波蘭和立陶宛部署十八架戰機,延長一艘海軍驅逐艦在黑海的巡航,以及向烏克蘭武裝部隊派送了約三十萬份戰地食品。

哈格爾把這些行動作為美國沒有改變重返亞太戰略的理由,但很多人認為,這只是美國力有不逮的說明,非不為也,實不能也。值得說明的是,美國目前在亞太地區部署了三十三萬多名官兵、一百八十艘艦艇以及二千多架戰機,是美國全球部署規模最大的作戰力量,美軍太平洋司令部也是當下擁有最多兵力的美軍司令部。顯然,美軍在亞太的力量還是遠大於歐洲。哈格爾指出,這是奧巴馬政府一幅更大的地緣政治地圖:東歐並不是總統的首要目標,而亞洲仍然是。

美國智庫也表示,從更大範圍和長遠來看,奧巴馬和哈格爾是正確的:對美國的利益而言,亞洲和太平洋是最重要的地區。比如貿易方面,美國對亞洲的出口規模遠超對歐洲的出口;歐洲有維持和平的北約,而亞洲缺乏類似的區域性組織,仍依賴美國的軍事存在;更重要的是,不同於俄羅斯,中國是充滿活力、正在崛起的大國。

筆者的新判斷是,烏克蘭變局必定牽制美國的力量,美國不能以為歐洲「無戰事」,但重返亞太還是奧巴馬的首要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