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亂局一石激起千重浪,轉眼間已發展成冷戰結束後美俄最激烈之衝突,雖然美國總統奧巴馬稱不會就烏克蘭問題採取軍事行動,但冷戰再度爆發的陰霾驅之不散。俄羅斯總統普京無懼美歐制裁威脅,迅即將公投入俄的克里米亞半島併入俄羅斯,普京於這輪角力中到底會去得多盡,無人說得準,新冷戰降臨之說也非全無根據。

冷戰是意識形態之爭,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在二戰後至前蘇聯九一年解體前這段時間,發生大大小小的政治和軍事摩擦。冷戰最大特點之一,就是兩大陣營領頭羊美國和蘇聯均為超級大國,在軍事上無法全面壓倒對方,並在自己的陣營內擁有幾近無可挑戰之主導地位,美蘇勢不兩立,兩國盟友不得不歸邊。

蘇聯解體後,共產主義沒落,俄羅斯與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與美國和西方的交流與日俱增,今時今日,雙方在經濟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難與對方全面切割。歐洲更因與俄羅斯為鄰,與俄國經貿關係更緊密,從德國西門子以至英國石油等巨擘,均在俄國境內擁有巨額投資。

另方面,俄羅斯天然氣最大買家為歐洲大陸,實在很難想像俄國或歐洲為烏克蘭問題不惜兩敗俱傷,全面中止天然氣交易,俄國以氣傷人絕非「唔使本」。至於藏富於倫敦等西歐大城市的俄國富豪,實在無法承受歐俄中斷交流、互相制裁帶來的衝擊,俄國富人一夕間從「倫敦格勒」消失,同樣教人難以想像。

新興大國 齊看熱鬧

美蘇呼風喚雨的時代已過去,全球多極化乃大勢所趨。即使美國仍擁有超級大國實力,而俄羅斯在普京治下力圖重新崛起,影響力不容小覷,若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大國有自己的算盤要打,決心與美俄惡鬥保持距離,奧巴馬與普京如何纏鬥下去也好,只怕看熱鬧的人多,落場打的人少。

歐盟台柱德國和法國在制裁俄羅斯問題上力圖留有一手,作為美國最重要盟友的英國也欠缺豁出去與俄鬥到底之豪氣,在敍利亞亂局、阿富汗問題以至伊朗核危機均有求於俄的奧巴馬,說不定是第一個先向俄國認低威的西方領袖,華府戰意不如克宮旺盛,更難促使全球各地再度歸邊,在美俄麾下拚死相鬥。若烏克蘭問題始終欠缺非黑即白之意識形態爭鬥,新冷戰種子相信難以發芽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