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去年底拒簽協議深化與歐盟關係,反政府浪潮星火燎原,成為該國局勢急轉直下之導火線。雖說美方推波助瀾壯大反政府勢力的膽,是亞氏戲劇性倒台的關鍵,但歸根究柢,若非烏國經濟底子虛弱,當政者不得不在俄歐間二擇其一,烏克蘭未必會陷入分裂困局。

烏克蘭欠俄國大筆天然氣債,與克宮歷年來以氣傷人的國策有關。○○至○八年全球經濟好景,帶動烏克蘭重工業製品出口急升,為該國帶來深化經改的本錢。烏克蘭政府未能把握此一機遇,邊推動基建現代化、經濟多元化,邊淘汰慷慨的天然氣津貼(民眾只需繳交相當於國家進口價格約兩成的燃料費),○八年全球經濟危機降臨,烏克蘭出口市場急速萎縮,烏國面對克宮的天然氣外交攻勢,更無還擊之力。

克里米亞半島公投脫烏入俄,教高舉民主旗號的奧巴馬政府無可奈何。美歐邊商討如何反制俄羅斯,邊設法穩住烏克蘭局勢做好防守,經援烏國臨時政府必不可免。相比起美俄,歐俄經貿關係密切得多,歐洲各國一談及制裁俄國,顧慮必然比華府多。另外,歐債危機時好時壞,反觀美經濟漸見起色,聯儲局更醞釀退市,向烏國泵水之緩急和規模,是美歐另一潛在分歧。

美國民主黨堅持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之改革,加進援助烏克蘭的國會草案中,惟共和黨極力反對。民主黨支持IMF改革,稱這有助提升IMF發放貸款的能力,礙於奧巴馬無法說服共和黨人,一票獨大的美國令IMF改革陷入停頓。

這邊廂擔任奧巴馬高級顧問的普費菲相信,上述改革讓烏克蘭取得額外援助。那邊廂共和黨德州參議員克魯茲認為,改革無助改善烏克蘭狀況,且可能加重美國財政負擔。控制國會參議院的民主黨人讓步,抽起援助烏克蘭草案內支持IMF改革之條文,聲稱制裁俄國和支持烏克蘭為當務之急,預計日內就草案表決。

雖說美國兩黨為國債問題惡鬥連場,但也不能排除共和民主兩黨故意鬧大IMF改革爭議、達到轉移視線效果,一旦美國國會通過的援助烏克蘭方案未如外界預期般有睇頭,被指口惠而實不至的美國,不難以黨爭熾熱開脫。說到底,華府一心只為擠壓俄國戰略空間,援烏始終涉及成本與回報之計算。華府達到預設目標後仍主動惹麻煩攬包袱上身,教人難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