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認為,中國在烏克蘭變局中得大於失,失者多屬芝麻綠豆,得者則南瓜西瓜,是重大戰略利益,尤其是延續和平崛起的戰略機遇期方面更得之甚豐。奧巴馬雖在第二個任期將重返亞太改為再平衡,但針對甚至圍堵中國的大目標不變,美軍繼續在完成二○二○年前將六成兵力調往亞太的部署。

馬年開初,中國在東海、南海兩個方向繼續吃緊,而疆獨、藏獨等在背後國際勢力支持下行動升級,港獨也在這台大戲中扮演角色。在這個背景下討論一七年香港普選,自是有緊沒鬆。

世事變幻莫測,往往聰明反為聰明誤。烏克蘭的變局本是針對俄羅斯,是圍堵普京的一局。誰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烏克蘭的亞努科維奇被趕走,惹來普京把心一橫鯨吞克里米亞。顯然,歐美都沒有想到這步棋,就如台灣馬英九想不到學生竟佔領行政院。由於美歐和俄羅斯相爭,北京意外得到坐收漁人之利之機。美國無可奈何,必須再度戰略西移,不是重返亞太,而是重返歐洲,至少必須將僅剩六萬兵力的駐歐部隊翻幾番,否則如何與已在烏克蘭周邊的十多萬俄軍對峙?

許多看官不留意的是,北京還有一個小收穫,就是安倍和普京的曖昧不攻自破。為了與中國死磕,安倍煞費苦心,除了拉攏中國周邊小國,也打莫斯科主意,甚至不惜冒觸怒奧巴馬之險,親臨索契參加冬奧開幕式。為了離間中俄,安倍還在北方領土問題擺出讓步姿態,並以經濟利誘俄國。

烏國變局 華檢便宜

偏偏,非常現實主義的普京也吃這一套。安倍拜鬼,莫斯科也予以譴責。安倍愈是挑戰二戰後的秩序,世界主流社會愈是反感,對於日俄有關北方四島的爭執天平愈是倒向俄方。不過,俄羅斯批日的火力不是很猛,顯然,唯一合理的解釋是,當莫斯科顧及中國過於強大的時候,也會尋找日本和俄國的共同利益,給予北京適當的制衡。

國際政治就是如此。中蘇交惡期間,北京強力支援日本收回「北方四島」,現在中國和俄羅斯是戰略夥伴,故順從莫斯科,不再使用「北方四島」的概念。所以,北京前些時候對於普京和安倍的「接吻」只是冷眼旁觀。一個烏克蘭變局,令安倍不能不緊跟美歐制裁莫斯科,普京和安倍的蜜月瞬間消失,安倍對中俄的離間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北京白檢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