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十面霾伏,到處烏煙瘴氣,北京被認為接近不適宜人類居住,遷都之說再度引起熱議,尤其是設立「副都」的規劃儼然已被提上議事日程。

內地傳媒披露,因應中央建設「政治副中心」,以分擔北京政治中心職能的思路,京津冀三地已達成共識,初步確定河北保定為副都首選地。未來將有一批國家部委下屬的事業單位和教育機構率先搬遷至保定,而跟隨這些機構搬遷至當地的人員仍會保留北京戶口。

對於相關報道,保定當局的回應是,「不清楚,也沒聽說這方面消息」,但承認中央領導專門就保定承接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問題作出了重要批示。看來,中央確實有意透過被稱為「一號工程」的京津冀協同,建立「首都圈」,將部分政府機構遷出北京,變相設立副都,以減輕北京在人口、環境、交通諸方面承受的巨大壓力。

事實上,遷都之說已非新鮮話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鑑於京城經常受到沙塵暴襲擊,當時已有人提議遷都。前總理朱鎔基也曾警告,如果沙漠化問題得不到控制,遲早要遷都。如今北京面對的不僅僅是沙漠化帶來的沙塵暴威脅,還有比沙塵暴更可怕的霧霾,早前有科研機構指出,北京已經接近不適宜人類居住,有國際網站甚至將北京與烏克蘭等戰亂地區一起列入「全球旅遊警告」名單。

思則有備 有備無患

除了空氣污染日益惡化,北京也面臨人口爆炸、資源耗竭、交通堵塞等嚴重問題。這個逾兩千萬人口的大都市,每年正以近五十萬人口、相當於一座中等城市的速度繼續膨脹,而高達六百萬輛的汽車,更是令北京的道路水洩不通,首都成了「首堵」。此外,北京水資源嚴重缺乏,人均水資源僅為全國平均數字七分之一,世界平均數字百分之四。由於地下水長期超採,令北京處於一個二千六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地下水大漏斗上,被列為地面下沉城市之一,很容易導致地基不穩,構成安全隱患,令古城淪為「危城」。

正所謂,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無論是資源還是環境,北京都已嚴重透支,再不及早綢繆,很快就會無以為繼,研究遷都或設立副都已刻不容緩。實際上,古今中外遷都的例子比比皆是,南韓幾年前已進入「雙首都」時代,除了原有的首都首爾,還設立行政首都「世宗特別自治市」,包括國務總理辦公室等部門在內的第一期遷移已完成,第二期遷移也正展開。而日本三年前發生九級大地震後,也着手研究建立「副首都」。

當然,遷都也好,設立副都也罷,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並非短期內可以成事,即使現在開始研究,恐怕也得十幾二十年後才有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