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整風運動向基層深入,習近平特意來到其聯絡點河南蘭考指導工作,期望利用焦裕祿當年的好作風改善官民關係。蘭考這個聯絡點的選擇,顯然大有文章,折射出習近平的政治用意。

蘭考地處河南東部,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焦裕祿精神的發祥地。當年焦裕祿為治沙防沙,一心為公,全力為民,累死在崗位上,被樹立為縣委書記的典型,供全國公僕學習。可惜時過境遷,公僕早已蛻化變質,官民關係也從以往的魚水之情變成水火不容。

習近平選擇蘭考為聯絡點,目的是要在全黨重新點燃為人民服務之風,將焦裕祿的精神再次推廣到全國。不過,時代變遷,國家體制、民風民意、公僕心態都發生重大變化,想公僕個個都學焦裕祿根本不現實。現在的公務員,少一點福利待遇就叫苦連天,怎麼可能做到與百姓同命運共呼吸,甚至將性命都搭上?

替資本家打工,為人民幣服務,已成為內地公僕的座右銘。為了商界利益,各級政府鞍前馬後,將大企業當神來拜,服侍得無比妥貼,為資本家鎮壓討薪工人,為地產商強拆強佔,官員早已不是「人民公僕」,而是「資本家奴隸」,他們不是為民作主,而是成為民王。

官商一體 利益至上

當今神州,官商早已結成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官員「傍大款」蔚然成風,雙方已形成「你幫我升官,我助你發財」的共生關係,億萬富豪的背後,大多站着幾名省部級官員,而省部級官員的背後亦有多個金主,劉志軍與丁書苗、薄熙來與徐明,都是現成的典型。

內地官民關係之所以如此水火不容,主要是公僕已變成商界的代理人,他們為既得利益階層鳴鑼開道,為權貴精英保駕護航,而草根百姓若反抗維權,就會變成「敵對勢力」,被國家專政機器消滅。然而,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源源不絕的上訪百姓,實際上是揭竿而起的苦主,如果當局對基層利益的關心,能達到關心資本家的一半,還用擔心社會不和諧嗎?

官民關係惡化,說到底是中共的政治路線出了問題,即中共到底是代表誰、為了誰的問題。在毛澤東時代,官民一體,當官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出現焦裕祿式的人物並不稀奇,號召各地官員學習焦裕祿也能迅速激起反響。而如今的公僕,不是代表富人利益,就是代表官僚集團的利益,眼中只有權錢色三字,怎麼可能放下身子為人民服務?

焦裕祿是歷史人物,已經不可複製,中共號召各地官員學習焦裕祿,也只能緩解官民矛盾,並不能從根子上解決問題。事實上,如何協調各階層的利益關係,已成為中共政治路線的最大挑戰,這遠比當前的整風運動更加艱難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