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科研經費的監管成為全國兩會的熱門話題,有人大代表揭發,有科研專家拿經費給情婦做美容。在科教興國的旗號下,科研資金被上下其手,成為腐敗基金,已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一二年中國全社會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投入首次突破一萬億元大關,躋身世界前三,在新興發展國家中居領先地位。然而,中國全球創新指數的排名卻在三十名以外,顯而易見,巨額科研經費的很大一部分是被腐敗了。科研經費早已成為唐僧肉,大到發放工資、福利、建經濟適用房、購買汽車,小到餐卡增值、交電話費甚至報銷車票,在一些已曝光和查處的科研腐敗案例中,科研經費幾乎「無所不能」,成為人人都想吃的唐僧肉。

比如,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在科研經費中列支工資福利費等一千二百多萬元;科技部所屬知識產權中心在課題經費中列支職工食堂餐卡充值費十三萬餘元。更有甚者,浙江大學教授陳英旭授意學生以開具虛假發票、編造虛假合約等手段,將一千多萬元科研經費佔為己有。這名教授的貪污紀錄,不僅在學術界「獨佔鰲頭」,就是比起被調查的省部級高官也毫不遜色。

弄虛作假 套取經費

據統計,中國科研人員三分之一時間跑項目,三分之一時間開會,剩下三分之一時間搞科研,科研費變成了公關費,即使搞科研的也有很多是弄虛作假。中國所謂的科技評獎,有的看上去「亮麗」的材料,其實是不同的人發表的成果拼湊在一起,然後找專家簽字,黑箱操作,套取科技經費。廣東省科技廳原廳長李興華早前被雙規,便是以科技創新為名,將科技經費打入自己佔股份的公司,騙取民脂民膏。

以論文論英雄也是中國科技界的一大弊病,發了論文,項目主管單位就好說話,對個人晉升、評職稱也都很重要,因此,花錢發表論文成為中國科技界的特色。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涌天披露,以他所在領域的一本國外學術期刊為例,一年發表的三千多篇論文中,四分之一來自中國,每篇論文要收近一千八百美元的版面費,中國一年給這一本刊物交納的版面費就超過一百萬美元。單單一個領域已是如此駭人聽聞,整個科技界到底有多少經費被用來買論文呢?這怎麼可能推進科技創新呢?難怪有人說,所謂科教興國,其實就是一個大騙局。

要杜絕科研腐敗,最重要的是公開,將經費的劃撥、項目的研究進度公之於眾,接受外界的監督。中共第五代通過反腐整風,三公經費節約了百分之三十五,但如何應對科研腐敗,至今仍沒有拿出良策,每年上萬億元的科研開支處於高危狀態,如何通過體制改革管住經費,嚴打科研腐敗,將成為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一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