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眾因「阿拉伯之春」變天的國家中,突尼斯政局算是比較平穩的一員,埃及則因有軍方壓場和區內回教遜尼派大國投放巨額經援,民選總統穆爾西被罷免觸發的亂局,以及該國由來已久的社會經濟問題,雖嚴峻但未至於全面失控。若說突尼斯和埃及局勢發展未許樂觀,利比亞前景更不容樂觀,被視為該國主要凝聚力泉源的石油資源,出乎各方意料成為分裂利比亞的力量。

一一年利比亞反卡達菲和平示威演變成武裝起義,各路反卡達菲武裝力量節節敗退之際,北約提供的空中支援令他們得以扭轉局面,最終推翻卡達菲政權。效忠狂人卡達菲的部隊與反政府武裝連場激戰,惟利比亞境內主要產油和輸油設施未受戰火波及。其時不少人期望,只要過渡政府穩打穩紮,藉民主選舉和起草憲法建立秩序,坐擁豐富石油資源的利比亞,假以時日便能擺脫亂局、否極泰來。

卡達菲在位數十年強幹弱枝,只顧鞏固權力,面對根深柢固之部落衝突,往往拉一派打一派,加劇不同地域彼此間的對立,他倒台後出現之反作用力無從消除,形成今天各地武裝勢力偏要與中央政府作對之亂局。去年七月,自恃推翻卡達菲有功的武裝組織,宣稱由中央政府控制的國營石油公司非法買賣石油,貪腐無能,派人佔據東部多個產油和輸油設施,要求當局讓東部昔蘭尼卡地區實行自治,並更公平地分配石油出口收益。

去年八月,位處利比亞北部海岸線中間位置、該國最大石油出口港蘇爾特,連同另外兩個主要出口港,落入拒絕繳械的反卡達菲武裝組織手中。同樣奉中央政府之命看守石油設施的武裝分子,祭出林林總總名目騎劫各地油田,勒索有權無實、軍力薄弱的中央政府。利比亞石油產量因此大幅滑落,該國累計經濟損失恐有數十億美元。

控制蘇爾特港的武裝組織頭目伊布拉欣,曾揚言繞過中央政府自行出口石油,惟一直按兵不動。在剛過去的周末,佔據蘇爾特港的武裝分子忍不住出手,他們無視總理扎伊丹威脅動武,向一艘疑似北韓船隻注入原油。利比亞海上部隊奉命前往蘇爾特港,阻止該艘船隻運載石油出航,更有報道指政府會出動空軍參與攔截行動。

怕只怕扎伊丹下達的命令無人理會,又或者他突然立場軟化,盤據各地的武裝組織群起發難,更放膽挑戰中央政府權威,將利比亞推向分裂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