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局勢突變,原來親俄的總統亞努科維奇失勢已成事實,未來趨勢將有兩個:一是統一的烏克蘭倒向歐盟;二是烏克蘭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親歐和親俄各佔一半。還可肯定的是,俄羅斯與美歐爭奪烏克蘭,將是今年國際戰略格局的頭號戲碼之一。那麼,北京如何應對?

烏克蘭事變,北京的第一反應是可能危及中國正在突飛猛進的軍事工業。蘇聯解體前,三成的軍工重地在烏克蘭,包括軍艦、導彈、坦克、戰機等。當時,北京在時任總理、曾留學蘇聯的李鵬策劃下,開展引進人才和技術的「雙引工程」。有評論指,借助烏克蘭的幫助,中國軍備發展至少加快了十年,中烏軍事合作幾乎涵蓋陸海空二炮等多個軍兵種。

值得一提的是,烏克蘭開發的「鎧甲」雷達,本身不發射電磁訊號,而是通過接收目標的電磁輻射訊號來探測目標,正正打中了美國隱形戰機的軟肋。自引進烏克蘭「鎧甲」雷達後,中國反隱形能力突飛猛進。因此,烏克蘭變天後,原有的軍事合作會否受影響,北京不能不擔心。

由於烏克蘭處於歐亞結合部,戰略位置非常重要,俄羅斯絕對不容有失;歐美若取得烏克蘭,也必然大大壓縮俄國的生存空間。因此,俄羅斯與歐美有關烏克蘭之爭也是生死之爭。

普京目前承諾要維護烏克蘭的領土完整,顯示他當前並非要走到肢解烏克蘭這一步。他手中還有王牌,就是天然氣和經濟援助:烏克蘭百分百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取暖;同時,烏國今年內必須支付一百三十億美元債務,俄國雖向基輔承諾提供總值一百五十億美元的緊急貸款,但這筆錢只到位一小部分,烏克蘭危機升級後,莫斯科中斷支付餘下貸款。若歐美要鞏固親歐的烏克蘭政權,當然要「餵奶」,但歐美本身有債務問題,故它們考慮將之轉包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打中國的主意。

雪中送炭 從中獲利

無疑,中國要拿百億美元不是問題,真的拿出來更是雪中送炭,若北京這樣做,相信烏克蘭的新政權會認可,十分有利維持原有的軍備合作合同。但筆者認為,北京不須操之過急,可以看清形勢再說:首先要看到新政權較為穩定;其次也要和俄羅斯作某種協調;最關鍵是烏克蘭成為新的國際戰略焦點,自然分散美國重返亞太的壓力,中國是得利的。所以,北京的心態可以更淡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