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警方近日對首都基輔的反政府示威陣營進行清場,爆發流血衝突;與此同時,美俄在枱底下暗戰的激烈程度不比獨立廣場上的流血衝突低。

眾所周知,烏克蘭反對派得到西方尤其是美國的支持,早前曝光美國助理國務卿努蘭的一段對話,表明美國是烏國今次政治危機的幕後操盤手,不僅對廣場上的反對派支持者提供援助,而且對烏國新政府的構成有自己的計劃。

俄羅斯則是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的堅定支持者,與美國着力於烏國非政府組織不同的是,俄國專注於對烏國強力部門的經營。自烏克蘭爆發橙色革命之後,普京就指示俄羅斯情治部門總結反思,要求加大對烏國軍警部門的掌握,在關鍵時刻「槍桿子」要發揮作用。經過近十年的滲透,烏國強力部門大多偏向俄羅斯,在今次清場行動中,烏國陸軍總參謀長表示了不同的意見,便迅速被撤換。

美國也明白槍桿子的重要性,因此,當烏克蘭爆發廣場衝突後,奧巴馬迅速呼籲烏國軍方不要捲入國家的政治危機,並警告「越界者」將要承擔後果;言下之意,是參與鎮壓的軍方人員,將面臨美國單方面的定點制裁。美國這個手法並不是口頭的威脅,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在敍利亞等國已廣泛使用,並屢試不爽。

美國對各國政要以及軍警領導人都分門別類建立專檔,將他們存放在西方的財產以及子女在歐美的就業情況掌握得一清二楚,如果這些政要與軍警在關鍵時刻不聽美國指揮,他們的財產有可能被美國凍結,其子女也會受到滋擾。烏克蘭近年來一直期望融入西方社會,不少政要在歐美有自己的財產,在奧巴馬口頭威脅之後,他們投鼠忌器,不得不有所忌憚。

志在必得難達成和解

烏克蘭地處俄羅斯與歐美博弈的中心地帶,對俄國來說,烏克蘭是不容有失,如果歐美捲土重來,顏色革命將再次深入中亞地區,直抵俄國腹地。而對歐美來說,目前經濟乏力,政治影響力縮水,如果守不住烏克蘭這個橋頭堡,俄國勢力將重新進入中、東歐,後果不堪設想。正是雙方志在必得的態勢,使得烏國內部各派無法實現和解,只能以暴力衝突收場。

烏克蘭已成為大國利益的跑馬場,政客們你方唱罷我登場,民主自由高唱入雲,但真正遭殃的卻是烏國國民,其生活水平在政治鬥爭中每況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