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持續近三個月的政治危機,提前大選不能解決,司法裁決無補於事,泰王蒲眉蓬不蹚渾水,軍方拒絕介入,最終扭轉局面的大有可能是誰也料不到的一個族群─米農。

看守總理英祿之兄他信執政期間推出民粹政策,贏盡人心的除了差不多免費的醫療服務外,還有對米農的補貼,英祿帶領為泰黨在二○一一年大選中大勝,靠的也就是這道板斧,她在上台後自要兌現承諾,把「兄長德政發揚光大」,以高於市價約五成的價格向農民收購大米,估計每年耗費四十多至六十多億美元,相當於政府財政預算的百分之六至八。

扶助貧窮米農本是好事,但補貼計劃漏洞處處,不但成為貪污黑洞,更幾乎毀掉泰國享譽全球的米業。

補貼很多落入貪官污吏的口袋中,也落入不法分子之手,有人從越南和柬埔寨進口大米,詐騙資助,結果英祿政府收購回來的大米,價格高昂且不少質劣,欠缺國際競爭力,根本賣不出去,只能存倉,兩年多下來,積壓大米達到一千八百萬噸,即是比泰國在外輸大米高峰時年出口量還要多。泰國現時已拱手讓出世界大米首位輸出國地位,泰國大米也喪失「價廉質優」的美譽。

買多賣少,英祿政府去年九月到了無以為繼地步,開始拖欠米農的補貼,近日當局更稱,由於屬於看守政府無權延續政策,米農補貼計劃在本月二十八日將自動結束。

補貼計畫暫劃休止符,這對英祿來說無疑解除部分壓力,起碼毋須繼續買米,但她要籌錢償還欠款,仍有難度。

泰國銀行業屬精英階層,向來反對他信陣營,多間銀行已搬出「借錢臨時政府違憲」這個藉口,拒絕伸出援手。

怨聲載道的米農較早前開始示威抗議,人數雖少,但對英祿而言顯然是晴天霹靂,反對派出盡法寶無法把她推翻,她最終反而栽在支持者手上。反對派為米農示威提供種種便利,明顯想要利用這隊「奇兵」。

但素貼且慢高興,紅黃勢不兩立,而東北部農民在埋怨英祿之餘,更不滿反對派杯葛選舉癱瘓政府,未必甘為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