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習近平等中央高層分頭下基層考察調研,密集程度前所未見。第五代走群眾路線,「聽真話、摸實情、問需於民」,各級官員爭相倣效,一時之間到處都是親民騷,結果卻是東施效顰,弄巧反拙。

農曆新年前,習近平到地處邊陲的內蒙古阿爾山市林業棚戶區,走進老工人家中,「察地窖,摸火牆,坐炕頭」,噓寒問暖;此外,他還身穿戎裝,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頂風踏雪慰問戍邊戰士。這是他上台後連續第二年下基層度歲,去年春節前,習近平曾先後到河北阜平和「瘠苦甲天下」的甘肅定西「看真貧」。

與此同時,總理李克強也沒有閒着,日前他到陝西安康的救助站探望無家可歸的老人和流浪兒童,並到當地農村看望留守兒童;他還在一個特困戶家庭,與在外打工的農民工通電話。

內地學者認為,領導人頻下基層,親身示範如何走群眾路線,顯示促進社會公平成為新一屆班子施政着力點之一,領導人集體「新年訪貧」逐漸成為慣例,今後可能年年如是。

整飭吏治 清除影帝

第五代大打親民牌,地方官員心領神會,自然不甘後人,最高層都出動了,自己怎敢再呆在家裏享受「天倫之樂」。於是乎,各級官員節前紛紛出動,有的下基層訪貧問苦,有的到一線慰問職工,可謂八仙過海,各師各法,可惜,這些親民騷劇本實在太差,以致頻頻穿崩,笑話百出。早前各地官方媒體出現多宗官員「深入基層」,與百姓「零距離接觸」的報道,包括乘巴士、坐地鐵、掃街道、清坑渠、與前線警員一起巡邏執勤等,無一例外都被記者「偶遇」,巧合程度不亞於電視肥皂劇。

類似這種官員「深入基層」的報道,老百姓一點也不陌生,只是報道手法從以前的「擺拍」,加上肉麻的吹捧和民眾「感恩戴德」的表情,變成技術含量較高,編排更巧妙的「偶遇」而已。其實,擺拍也好,偶遇也罷,如果當官的能夠藉此機會訪貧問苦,聆聽百姓聲音,了解百姓需要,然後在工作中加以解決,總比深居簡出、高高在上強。相反,如果當官的下基層只是為了做騷,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那就是勞民傷財,不僅毫無意義,而且令人反感。例如溫家寶憑着一雙穿了十年的旅遊鞋走天下,勤儉與親民的形象躍然紙上,但誰知道這位「平民總理」的家族竟擁有最少二十七億美元財富?誰又知道其女兒竟向美國大行提供國家經濟情報?

事實證明,中國官場缺少好官和清官,唯獨不缺演員和影帝。第五代全力反腐,方向固然正確,但除了打老虎拍蒼蠅之外,還必須清除這些充斥官場的演員和影帝,否則,整飭吏治只能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