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月亞太經合組織會議期間,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會面,互稱官銜,創下兩岸歷史的新進程,當時承諾兩岸間可建立溝通機制,定期互訪,以打開官方互訪的大門。王郁琦最近計劃在農曆新年後率團往大陸訪問,與張志軍會面,這對兩岸關係發展具有正面意義。不過,台灣方面雖採取主動,卻步步為營,訪問地點或是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留有歷史的記憶與連結;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墓,代表創建中華民國的歷史見證;北京為京畿之地,政治意味太濃厚,有兩岸和談啟步之嫌,因而迴避北京。

推進兩岸政治談判

北京願開啟這扇官方交流之門,乃落實習近平所言,「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為提上議事日程,讓王張會面以官銜互稱,並由此向前推進兩岸政治談判。

過往海基、海協兩會談判以經貿為主,迴避政治議題,現希望建立官方直接接觸的一軌機制。因此,在國民黨智庫規劃下,王郁琦將出訪大陸,實為主動出擊之旅。馬英九政府民望低迷、乏善可陳,面對民怨沸騰,欲尋求突破的新亮點,王郁琦出訪大陸有助拉抬國民黨聲勢,為選舉增添籌碼。

在台灣的規劃中,王張會實有其追求的政治涵義,即兩岸終可由互不否認主權到相互承認治權,應是承認中華民國治權的落實,換言之,北京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政治現實,才能開啟兩岸政治對話,不是黨對黨,也不是民間,而是政府間的對話,這是台灣希望達致的戰略目標。

馬英九表示,希望明年能參加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並與習近平見面,成就「習馬會」,以開拓台灣的國際空間及國際地位。兩岸各有所謀,各取所需,問題是北京如何回應,會讓兩岸領導人在國際間平起平坐嗎?台灣的總統府強調,馬英九赴大陸訪問一定要用中華民國總統的身份及稱謂,不會以政黨黨魁的身份前往。這就是「習馬會」的死結。北京的底線守得很緊,台灣則希望獲北京支持加入更多國際組織。

張志軍最近強調,王張再會不必介意稱謂,此乃有所伏筆。張是外交系統出身,外交上兩岸是零和之局,而北京近期頻頻展示大國之威,例如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航母「遼寧號」駛入南海、試射導彈,對台灣還會柔軟以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