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蘇聯解體前夕,烏克蘭向全球發表獨立宣言,這個被蘇俄支配了近七十年的邊陲之國,終可呼吸自主空氣。諷刺的是,過去二十多年烏克蘭經濟轉型無甚進展,東部地區仍靠重工業支撐,俄烏經濟唇齒相依結構無甚改變,烏克蘭親西方陣營推動脫俄入歐,大舉上街示威集會,硬食脫俄之苦的東部民眾,與急着領取入歐待遇支票的親歐民眾同床異夢。

經濟烙印難以去除

烏克蘭陷入歷時十八個月的經濟衰退,經常帳赤字飆升至國內生產總值百分之八,出口所得不足以應付進口,歸根究柢,還是該國經濟轉型緩慢遺禍。烏國東部和南部工業區盛產鋼鐵和原材料,該國庫房每年逾四分之一收入來自東部頓涅茨克地區的工業出口。全球經濟稍為放緩,又或者是商品市場吹起淡風,烏國經濟便顯得弱不禁風,俄國作為烏克蘭出口主要市場,以及該國主要能源供應者,烏國陷入經濟困境時,更惹不起這頭黑熊。

若烏克蘭工業生產一蹶不振,俄國天然氣出口難獨善其身,烏國順得克宮意,俄方見烏國有難,相信比歐盟更樂意施援。相反,烏克蘭加入歐盟,未見其利先見弊之隱憂驅之不散。

烏克蘭執政地區黨相信,該國一旦加入歐盟,頓涅茨克不少大型煤礦和工廠會隨之倒閉。烏國加入歐盟,便得遵守當局頒布的職安和環保法規,烏國境內煤礦普遍設備老舊,安全水平為人詬病,頓涅茨克地區污染問題異常嚴重,歐盟有關當局能對此視若無睹嗎?地區黨絕非無的放矢,東部民眾深有同感,有人甚至形容,為加入歐盟切斷與俄國關係,就像斬斷自己一條腿,反問烏克蘭靠一條腿如何步向歐洲?若以婚姻做比喻,烏克蘭與俄國家世較接近,硬要烏克蘭高攀歐盟,追上西歐發展水平,勉強不會有幸福的疑問,自然驅之不散。

月初,烏克蘭首都基輔一尊列寧像被示威者拉倒,親歐民眾反俄怒火似乎欲遏無從。史太林上世紀三十年代搞農業集體化,期間有八百萬烏克蘭人喪生,有一種說法是,史太林透過饑荒進行種族清洗,令高傲的烏克蘭人向自己屈膝。烏克蘭境內只有列寧像而沒有史太林像,有學者相信,烏國親歐派惟有遷怒於列寧像。

即使烏克蘭境內全數列寧像被拉倒,該國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經濟烙印亦難以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