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國際戰略家認為,中日關係是亞太地區的一個火藥桶,緊張度甚至超過兩韓關係。然而忽然傳來雙方對話,繼續發展戰略互惠關係。筆者認為,此舉確為不斷升級的中日矛盾猛踩了一腳煞車,但中日關係能否緩和,球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手中。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會見了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雙方就為發展兩國戰略互惠關係而努力保持對話達成了一致。兩人均未透露會談的具體內容,但岸田表示,會談氣氛非常友好;程永華也強調,將努力回到戰略互惠關係的正常軌道。

緊張關係到臨界點

筆者認為,由於是日本外相在東京見中國大使,故這次會面應是日方主動提出。那麼,接下去要問,日方是覺得應調整政策,還是做出姿態,爭取國際輿論的同情呢?

可以肯定的是,中日雙方都感到緊張關係到了一個臨界點,需要思考是進一步對抗還是尋求緩和。中日建立戰略互惠關係是○六年安倍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達成的共識,但在過去一年多,因為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致使北京採取一系列反制行動,雙方關係到了隨時擦槍走火的臨界點。不久前,北京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日本採取對抗的政策,安倍政權射出「防衞三支箭」,制訂新的防衞大綱,使到雙方的對抗進一步升溫。相信,正是兩國都感到要降溫,才有這次會面,而且雙方必然會談到防空識別區,也會談到釣魚島。

共同社報道,在中日因釣魚島問題而持續對立的情況下,為了平息事態,岸田與程永華在會談中就各自的基本立場進行了確認。對於這些外交語言,要解讀並非易事。事實上,要雙方修補關係,最關鍵的問題是要看清雙方各自要甚麼,也就是政策目標是甚麼。

表面上看,釣魚島問題是焦點,實際上雙方還是各有所求。站在北京立場,認為釣魚島是中國固有領土立場不會變,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也沒有變,當下大戰略還是追求和平建設環境,因此僅僅是要求日本承認有爭議。至於日本,既有改善中日關係發展經濟的聲音,但安倍的「使命」是修改和平憲法,釣魚島爭端不過是他用作製造輿論的工具。

由於北京堅決反對安倍修憲,所以,改善中日關係的球在安倍手上,看他是否調整其「使命」。不過,要安倍改十分困難,但雙方堅守「可控」的底線還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