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以至南美第一位女總統巴切萊特,打着親民牌,承諾伸張社會公義,縮窄貧富差距,贏得壓倒性勝利,再度坐上總統寶座。智利無可避免向左轉,巴切萊特的「實驗」是成是敗,充滿未知數。

巴切萊特在二○○六至一○年出任總統,不像現任總統皮涅拉般,四年任期示威不斷,民望跌破四成,她是在人氣高企下卸任,只是限於憲法規定不能連做兩屆,○九年才無法角逐連任。立場中左的她,任內改革退休制度,改善醫療等社會福利,中下階層仍然念念不忘。這次參選,巴切萊特更向左轉,智利是拉丁美洲人均收入最高但同時也是最貧富懸殊國家,財富集中在一小撮精英手上,貧家兒女無法獲得教育等機會,針對這些問題,她提出增加利得稅,由目前百分之二十調高到二十五,估計可替國庫帶來多八十二億美元稅收,也把免費教育擴至大學或以上,更要推動修憲,改革政治架構。

巴切萊特的政綱,被對手揶揄為要重複其他國家的失敗試驗,但卻深深打動渴望分享經濟成果和取得公平機會的選民。相反,執政聯盟推出的候選人馬泰,承諾延續皮涅拉主要政策,難免受到唾棄。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獨裁者皮諾切特,這次可謂變相替巴切萊特助選。皮諾切特在一九七三年發動軍事政變,今年恰恰四十年,智利進行一連串紀念,喚起人們對獨裁時代的回憶。巴切萊特和馬泰的父親,當年都是軍方將領,前者反對政變,遭拘捕受酷刑,在羈留期間心臟病發死亡;後者支持皮諾切特,成為軍政府要員。

巴切萊特本人也受獨裁政權迫害,一度流亡外國,馬泰則在一九八八年公投是否由皮諾切特繼續執政時,投了支持票。智利去年拍攝的電影《向政府說不》,講述的正是這宗公投,戲中策動說不的廣告奇才成了英雄,回到現實,巴切萊特是忠的,馬泰則是反派,人們投票意向,或受影響。

執政聯盟這場選戰,一直打得狼狽,兩名候選人一個涉嫌財政違規,一個患有抑鬱病,先後退選,馬泰直至今年七月,才臨急被推上陣,她的精明女強人形象,和巴切萊特的平易近人,形成鮮明對比,但顯然智利人對笑容燦爛的單親媽媽巴切萊特更為受落。巴切萊特輕取六成二選票,強勢回歸,無疑有助落實政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