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結束對日本和中國的訪問後,美國副總統拜登的東亞之行實際上已經結束。中國和日本是拜登今次東亞之行的重頭戲,但他不僅一無所獲,而且搞得自己裏外不是人。

中國最近宣布在東海設立防空識別區,並表現出前所未有的強硬態度,日本感到十分被動,甚至有些狼狽。此時,日本的最大希望就是美國為其撐腰,故日本給予拜登高規格接待,鋪設紅地氈,舉辦晚餐宴會,希望以此換取拜登公開表態支持日本。但幾天下來,拜登卻令日本失望透頂,在日本最關心的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問題上,拜登三緘其口,最後關頭也不過是給出一個措辭模糊的外交辭令,說在此問題上美國將和日本步調一致應對,這種表態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日本政府本來圖謀在拜登來訪之際,與美國一起就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問題發表聯合聲明,讓美國公開表態贊同日本主張的「中國必須撤回防空識別區」要求,但被拜登一口拒絕。日本還曾希望美國政府阻止民間航空公司向中國遞交飛行計劃書,但就在拜登訪日期間,美國政府卻宣布同意航空公司向中國政府遞交飛行計劃書,這等於搧了日本一記耳光。

拜登拒絕了日本的要求,本以為能博得中國的好感,但令拜登失望的是,他在中國也一無所獲。根據目前透露出來的訊息,拜登與習近平僅單獨會談就進行了兩小時,遠遠超出預定的四十五分鐘,但長時間的會談並未換來理想的結果,拜登出來之後表情黯淡,顯然習近平並沒有滿足他的要求。而拜登僅僅是提出不承認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並沒有要求中國撤回防空識別區,就遭到習近平有力的反駁。一無所獲的拜登心情低落,僅僅在離開中國之前幾個小時,就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問題進行了不痛不癢的表態,沒有任何實質內容。美國實際上已接受了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這一事實。

空手而歸 處境尷尬

拜登東亞之行空手而歸,反映出美國在東亞的戰略尷尬。美國要重返亞洲,一個重要戰略目標就是實現亞洲國際政治力量的再平衡;只有實現國際政治力量再平衡,美國才可以左右逢源,上下通吃。但當下美國的國力已經無法支撐自己實現這一目標,美國既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對其盟國任意發號施令,也不能對中國隨便指手畫腳。在此背景之下,拜登東亞之行必然空手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