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過,「要面子」和「不要臉」有時候實在很難分辨。今天中國經濟崛起了,許多人富起來了,可惜中國人的劣根性與魯迅身處的時代並沒有甚麼改變,依然要面子,依然不要臉。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受到高規格接待,不僅滿載而歸,連他光顧過的四川成都一家火鍋店也成為名勝,受到中國人一窩蜂追捧,令人啼笑皆非。

卡梅倫率領龐大經貿代表團訪華,對中國好話說盡,笑臉賠盡,中國官員被哄得心花怒放,將巨額合同拱手送上,可見英國人搔中了中國人要面子的癢處。但可能連卡梅倫自己也沒想到,他在成都隨便吃一頓火鍋,做了一場公關騷,竟然令中國人鬧騰起來。

外國政要為了向主人示好,入鄉隨俗,品嘗美食,本來就尋常不過,但在中國卻成為頭號大事。成都那家火鍋店多得卡梅倫帶挈,一下子人氣爆燈,大批顧客慕名預訂卡梅倫坐過的包間和座位,連帶當日服侍過卡梅倫的女服務員也走紅。火鍋店坐地起價,乘勢推出八百八十元人民幣的「首相套餐」,並把卡梅倫坐過的包間改名為「首相包間」,如果顧客「欽點」該名女服務員,需另加一千元。

任人宰割 死要面子

火鍋店在商言商,反正有人追捧,以首相套餐招徠顧客乃順理成章的事,但誇張到連卡梅倫用過的火鍋食具也要鑲裱起來當作「鎮店之寶」展覽,則未免可笑。而國人一窩蜂起哄,為了聽一聽首相吃火鍋的「事迹」,嘗一嘗首相吃過的東西,即使任人宰割也樂此不疲,甚至以此為榮,這不僅可笑,簡直可憐。魯迅筆下有個小癟三,以攀附權貴為榮,即使被權貴罵一句「滾開去」,也樂不可支地到處炫耀。今天這班爭相品嘗「首相套餐」的中國人,與小癟三又有甚麼分別呢?

魯迅揭示了中國人愛面子的特點,在自己的社會交往和社會生活中只要保持了表層的面子,就自以為榮耀,至於在面子背後的深層內涵中,即使遭受多大的屈辱,也是次要的,所以說,要面子實際上就是一種不要臉的行徑。

中國已貴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惜國人以至國家的質素依然停留在小農經濟時代,為了面子,往往鬧出許多丟臉的笑話。例如當局斥巨資在紐約時代廣場大賣廣告,以為可藉此提升國家形象,結果適得其反,花錢愈多,形象愈差。事實上,一個成熟而自信的民族,根本不需靠名人效應來自抬身價,更不需靠賣廣告來提高形象。中國自詡大國崛起,但中國人的陋習和奴性百年如一日,貪慕虛榮,死要面子,這種民族怎麼可能得到別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