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媒體調查全國二十四個省級行政單位中二百五十個地級市的副市長數量,結果顯示,儘管各市經濟、人口規模存在巨大差異,但六至八名副市長幾乎是常態配置,而每一名副市長都對應不菲的福利待遇與三公支出,一年下來有多少膏粱被他們所吞噬?民生開支又有多少被擠佔呢?

官多為患早就是官場潛規則,一個省有四、五十個省級幹部,幾百個乃至上千個地廳級幹部,一個縣又有幾十個縣級幹部,可說古今中外從未有過。曾有比喻省裏開會是「省級幹部一走廊,廳級幹部一禮堂,處級幹部一操場」,可謂一針見血。

中國現今的官民比例,也是冠絕古今。有一項調查顯示,漢朝八千人養一個官員,唐朝三千人養一個官員,清朝一千人養一個官員,現在則是十八個人養一個官員。而不少西方國家,官民比例都遠低於中國,有些地方甚至以動物為市長,比如美國阿拉斯加州塔爾基特納市,由貓擔任市長十多年,這種情況在中國簡直無法想像。

三公消費 居高不下

官員愈多,老百姓負擔愈重。不同級別的官員配備不同的汽車、辦公室、司機、秘書,因此辦公樓愈建愈豪華,汽車愈買愈多,出國旅遊吃喝玩樂更是家常便飯,因此三公消費居高不下。這些官員「再苦也不能苦自己」,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好,甚至擠佔挪用民生開支,原本用於教育、醫療的公共開支被這些官場碩鼠們所吞噬。

以醫療開支為例,官員定期進行醫療檢查,生病可以到最好的醫院,請技術最好的醫生,服用最好的藥物。山西一位退休省級官員住一次院花費高達三百萬元,相當於當地一百個家庭的年收入。相比之下,普通百姓則備受看病難、看病貴的煎熬,往往一場病下來就傾家蕩產。浙江一名男子因無錢治療生病的孩子,無奈之下居然持刀搶劫銀行。同一片天空下,草民的悲慘命運與高官們的優厚待遇,猶如天壤之別。

官員不斷增多,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官僚主義橫行,特權氾濫。每個官員都想方設法抓權、攬權,因為有權就意味着有錢,可以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東莞一個鎮級官員,不明財產居然高達二十多億元,他從何獲得、因何而得到這些財產,顯然是不言而喻。

官多為患的一個主要根源就是官本位思想濃厚,從上到下都是人治思維,不是通過制度管人管事,而是強調「領導重視」,加上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派系政治橫行,使得當局每次精兵簡政計劃都流於形式,每屆政府都面對官多為患的困局。中共第五代要開創新局面,就要打破陳規陋習,不僅要令官不聊生,更要推行退出機制,清退一批庸官冗吏,問責一群貪官惡吏,將一些本該由市場負責的職責交還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