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早在本年九月結束,贏得第三個任期的總理默克爾,帶領執政基督教民主聯盟與社會民主黨談判組閣,經過一輪激烈的討價還價,默克爾上周四宣布,礙於社民黨強硬立場,她不得不作出讓步,接受對方提出的「設立全國性最低工資」要求。默克爾強調,她與基民盟會盡一切辦法阻止因此帶來之職位流失,並堅守「不加稅」底線。

基民盟和社民黨計劃在本周結束前完成組閣談判,並期望本年結束前完成新政府組建工作。兩黨尚未完成談判之議題多達一百項,若社民黨得一想二,逼基民盟作更多讓步,組閣談判或因默克爾遲來的妥協變得更為棘手。

上屆德國大選造王者自由民主黨於今屆大選無法贏得任何議席,基民盟姊妹黨基社盟與綠黨不咬弦,左翼黨又揀不落手,默克爾唯一可選擇的,是重建○五至○九年出現的大聯盟政府,與社民黨同床共枕。社民黨○九年大選遭逢大敗,不少人相信,社民黨在朝時被基民盟當成踏腳石,實為選戰敗北癥結所在,該黨要重獲支持者歡心、重新確立政治定位,今番與基民盟談判組閣,絕不能放軟立場。社民黨為走出「為他黨作嫁衣裳」陰影,堅持訂立每小時八點五歐元全國性最低工資,冀能立竿見影。

默克爾一直主張各行各業勞資雙方自訂最低工資水平,以免推高勞動成本,損害德國中小企競爭力。德國經濟競爭力於歐盟一枝獨秀,藉強勁出口錄得巨額貿易順差,與該國勞動成本過去十年無甚增幅大有關係。默克爾上台以來,德國經濟欣欣向榮,縱使她處理歐債危機手法毀譽參半,但她始終深受德國廣大民眾愛戴。社民黨硬要默克爾訂立全國性最低工資,叫價之高可想而知。

雖然德國失業率低於百分之七,但「德國經濟研究院」數據顯示,百分之十七勞動人口相當於五百六十萬人,時薪低於八點五歐元以低技術和兼職工人佔多數。在職貧窮問題愈來愈嚴重,不無後遺症。舉例,民眾退休生活無保障,延遲退休或退休不久便重返職場個案與日俱增,年輕人求職艱難,於發展事業黃金期蹉跎歲月,在人口嚴重老化的德國,勞動力青黃不接問題恐雪上加霜,長遠損害德國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默克爾向社民黨低頭,既有迫切政治需要,也有長遠經濟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