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大陸當局對台灣加大和平統一壓力之際,國民黨抗日名將張靈甫位於山東孟良崮的遺書石刻日前遭到惡意破壞,其遺孀王玉玲題寫「和平統一」的紀念碑亦被毀,顯示兩岸和解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強敵環伺、四面楚歌的今天,有人依然熱衷於窩裏鬥,可謂咄咄怪事。

無可否認,張靈甫在內地是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他是蔣介石頭號愛將,也是抗日名將,更是反共大將,曾四次參與對中共紅軍的圍剿。最終,這位在抗日戰場九死一生的英雄,陣亡於國共內戰的孟良崮一役。國民黨對他推崇備至,稱其「殺身成仁,為國盡忠」,共產黨則視之為仇寇,甚至稱其為「屠夫」、「戰犯」。

然而,時移勢易,隨着國共和解,兩岸關係改善,內地對張靈甫已有不同評價,孟良崮除了被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局亦為張靈甫修墳建碑,其子張居禮○五年更得到當局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紀念章」,遺孀王玉玲早前到孟良崮拜祭時,還被邀題寫「和平統一」四字並立碑紀念,而現今台灣領導人呼籲兩岸和解共贏的題詞亦立於此。可見兩岸政府出於民族大義,都願意放下成見,釋出善意。

熱衷內鬥 親痛仇快

遺憾的是,並不是人人都能放下歷史包袱,面向未來。張靈甫紀念碑被砸,遺書石刻亦被水泥抹掉,有人直斥其非,但也有人大聲叫好,甚至視破壞者為英雄,認為當局「為戰犯張靈甫修墓,就是對革命先烈的最大背叛」。適逢這幾天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率團出席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馬英九也多次提及欲促成「習馬會」,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砸碑事件,顯然不是無的放矢。

國共內戰的硝煙早已散去,兩岸關係早已進入新里程,從九三年的「汪辜會談」,到○五年的國民黨主席連戰到大陸「破冰之旅」,以至民進黨的陳菊近年也屢次拜訪內地,足見在政治的世界裏,沒有永遠的朋友,更沒有永遠的敵人。大陸國力愈來愈強大,本來正好為兩岸和平統一提供誘因,然而民間執着於黨見之偏、抱殘守缺者仍大有人在,隨時可能破壞兩岸得來不易的互信,這是大部分中國人不願見到的。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中國歷史的大勢,今次砸碑事件顯示化解歷史恩怨並非易事,兩岸統一恐怕依然遙遙無期。目前周邊地區危機四伏,美國、日本咄咄逼人,菲律賓、越南狐假虎威,東海南海戰雲密布,釣魚島隨時擦槍走火,藏南地區也不平靜,國共合作、兩岸一致對敵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家嘈屋閉,自家鬥得不亦樂乎,得益的只是對中國虎視眈眈的外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