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台灣的距離似近又遠,直到○八年馬英九上台,加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拉近了港台的距離,近年兩地亦互設辦事處。而下月在台灣舉行的香港周,可讓台灣進一步了解香港,除了是購物天堂,還有古典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糅合的文化。

近年香港人赴台旅遊蔚為風尚,台灣民眾的熱情、物價的廉宜、巷弄的人文景觀,都吸引港人。隨着兩地交流頻繁,港人對台灣的政治動向也更為關切,每次台灣有選舉,不同界別人士都會組團往台灣觀選,香港的選舉廣告及文宣亦愈來愈像台灣。

秀才造反 三年不成

台灣的民主化乃經歷數十年而漸趨完善,香港的民主過程才在啟步階段,黨派人士前往台灣取經,取其精華而去其粗糙,在觀摩的過程中自有所得。人們也不必擔心香港會台灣化,畢竟背景不同,發展的道路自會不同。

佔領中環行動或於明年開展,但竟需要一年時間討論,看在台灣民眾眼裏,真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當年紅衫軍一呼百應,浩浩蕩蕩展開行動,公民運動根本不需要討論違不違法。癱瘓香港的行為不會獲得認同,畢竟良好的營商環境是香港發展的命脈,然而佔中和反佔中形成極端對立的社會氣氛,有損香港和諧。更有甚者,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日前發表聯合聲明,點名批評佔領中環行動發起人之一朱耀明、工黨主席李卓人及真普選聯盟召集人鄭宇碩,赴台與台獨重量級人物施明德會面,把外部政治勢力引入香港,將香港推向危險境地,促請三人及相關團體停止與台獨勢力合流,放棄佔中。

在台灣,爭取民主乃全民訴求,但是爭民主並非爭台獨,兩者截然不同,陳水扁執政八年拚命「去中國化」,但「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事實上,台灣在兩岸頻密交流和平發展之下已經壓縮了台獨的空間,連民進黨都得面對兩岸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

台灣社運人士對公民運動崛起的新社會現象有其心得,最近抗議馬英九政府的運動均非政黨推動,而是公民自發性地走上街頭,但都是和平結束。台灣政客對香港並沒有企圖心,香港今後仍會有和平遊行示威,但決不會被台獨分子主導,台獨勢力更不可能與之結合。

北京承諾二○一七年可普選特首,按此軌道而進,取得港人的信任,又怎會出現佔中?凡事應從正面解決,在背後拋石頭起不到正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