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慈禧太后「寧給洋人不予家奴」早讓國人深惡痛絕,遺憾的是,陋習延續至今,只不過換了對外援助的面具再度出現。

北京八十二歲老婦王秀英,向國家財政部申請公開中國政府援助北韓的訊息被拒後,將財政部告上法院。這位老婆婆成為要求公開政府外援明細的第一人,備受海內外關注。她此舉並非一時興起,而是因為七十七歲那年房屋被拆遷,使其晚年痛苦不堪,成為職業訪民,每當聽到國家大筆資金援助外國,「不管本國困難戶」,便感到特別心酸。

王秀英老婆婆不平則鳴,挺身而出,絕大多數中國人感同身受。美國刮場龍捲風,中國領導人便心急火燎打電話慰問;外國發生槍擊案,中國領導人急忙致電慰問。外國但凡發生一點災難,中國領導人便坐立不安,當作天大的事來對待。相反,皇城根下老百姓的痛苦,又有誰關心過?那些長期滯留在上訪村的冤民,又有誰去探望過?

中國那麼多西部兒童上學難,每天上學之路,不是溜索過江,就是小船橫渡,甚至登天梯翻越山峰,上學之路步步驚心,這些窮學生用生命賭明天,但有誰關心過他們?更令人憤怒的是,當中國自己的學童尚沒有校車可乘時,外交部卻大手筆向生活水平比中國還高的歐洲國家捐獻校車,這讓國人情何以堪?

先外後內 本末倒置

當年日本大地震之後,中國總理溫家寶不僅親訪災區,還盛情邀請了一百名日本地震災區兒童到海南度假,中方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特意派出全新的專機赴日,由經驗豐富的機長駕駛,當局還在食宿方面精心安排,做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並安排醫生隨隊護理。當這些日本兒童在水清沙幼、藍天白雲的海南歡歌笑語時,又有誰會想到中國的地震寶寶、結石寶寶、愛滋寶寶們正在陰暗角落呻吟呢?將國人視若草芥,對洋人奉如珍寶,難怪很多國人心生「來生不做中國人」之念。

當局口口聲聲「先做國內的事」,但自家老百姓的燃眉之急不救,偏要掃他國的瓦上霜,豈不是本末倒置?中國每年對外援助高達上百億美元,這些錢如果用來改善民生,解決上訪冤民的困難,能做多少實事,社會和諧又會增進多少呢?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不是不可以對外援助,但一定要量力而行,更要秉持先國內再國外的原則。一味對洋人真心實意,援助大手大腳,對國人卻是假仁假義,助民生縮手縮腳,國人遲早逼上梁山,今次王秀英一紙狀告財政部,已是最好的說明。

更關鍵的是,中國援外一定要法制化、透明化,不能憑官員的個人喜惡和一時興起,必須向全國人大報告預決算,將相關明細公之於眾。這一點已是國際慣例,為何中國偏偏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