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溫和保守派代表魯哈尼勝選總統後,向西方社會伸出橄欖枝,表示要與美國復交,加大核計劃的透明度,不會發展極端主義。但魯哈尼的笑臉並沒有得到美國的歡迎,華府對伊朗有更大的謀略。

白宮發言人表示,願意與伊朗新政府進行直接接觸,但對魯哈尼還要聽其言觀其行。美國之所以如此冷淡,一方面是對魯哈尼到底有多大的話事權持懷疑觀望態度,另一方面則坐地起價,希望伊朗在伊核、敍利亞內戰及伊朗政制改革等一系列問題上作出讓步。

美伊矛盾難以緩解

按照伊朗的政體,總統雖然貴為一國元首,但在國內的權力譜中只能排在第七位,伊朗的內政外交大權集中掌握在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及其身邊的神學家手中。魯哈尼即使有改革的意願,也需要得到哈梅內伊的授權,而美國對哈梅內伊缺乏信心,自然對魯哈尼不抱太大希望。

美國對伊朗有諸多的利益訴求,一是伊朗必須棄核,停止發展核武;二是伊朗須中止輸出伊斯蘭革命,停止援助黎巴嫩真主黨、敍利亞,在伊拉克及阿富汗問題上與美國合作;三是變更政治體制,改變政教合一的神權體制,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體。

魯哈尼現在只願意加大核計劃的透明度,離美國的要求甚遠,華盛頓不會輕易放棄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對於這一點,伊朗現任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有深刻體會,他曾說:「如果核問題解決了,美國就會提出人權問題。如果人權問題解決了,他們可能又提出動物權問題。」正因為認識到無原則讓步的危險性,內賈德才在核問題基本立場上寸步不讓,為自己增添籌碼。

對於美國的要價,魯哈尼無論如何是難以滿足的,一旦他在政治改革方面作出讓步,很可能被伊朗統治階層視作「叛徒」而被迅速拋棄。由於美國直接威脅伊朗的神權制度,使得美國與伊朗的矛盾成為難以緩解的結構性矛盾,魯哈尼的一些改革舉措亦不可能逾越哈梅內伊制訂的底線。

美國目前對伊朗的主軸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在軍事高壓之下,利用經濟制裁等手段,激化伊朗內部保守派與改革派之間的矛盾,製造社會矛盾,推行顏色革命,徹底推翻神權體制,一勞永逸地解決中東這個「大麻煩」。伊朗一些溫和派對美國寄予希望,以為稍微改變內賈德強硬的做法就會被西方接納,但這不過是一廂情願而已。